会稽内史勤笔墨,远游中坐无一物。
何事支公爱神骏,团揭鼻齿映顶足。
拄杖圆笠如意负,蓬发著巾俱肃肃。
相向忘言在何许,望断高山空翠麓。
(1).谓心中领会其意,不须用言语来说明。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中有耆年一隐士,鬚髮皆皓然,策杖从我游,教我要忘言。” 宋 陈师道 《次韵德麟植桧》:“萧萧孤竹君,忘言理相契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就逮》:“莫笑忘言真有道,自惭搜句百无功。”
(2).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:“后遇 阮籍 ,便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。” 唐 韩愈 《祭薛中丞文》:“况某等忘言斯久,知我俱深。”
(3).忘其所言;不须言说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言事·抗疏中辍》:“二公皆名士正人,所言必不妄,但权奸已败,即往事果真,亦当忘言,此等追叙,似乎蛇足。”
(1).高峻的山。亦比喻崇高的德行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畿传》“其得人心如此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《杜氏新书》:“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,慕景行也。” 宋 秦观 《吕与叔挽章》之一:“举举西州士,来为邦国华。艺文尤尔雅,经术自名家。正有高山仰,俄成逝水嗟。”参见“ 高山景行 ”。
(2).传说中的山名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,其上多银,其下多青碧、雄黄。”
(3).少数民族名。 清 魏祝亭 《两粤傜俗记》:“其在西者,种凡三:曰 高山 ,曰 花肚 ,曰 平地 。”
青翠的山麓。 宋 苏轼 《哨遍》词:“步翠麓崎嶇,泛溪窈窕,涓涓暗谷流春水。” 宋 陆游 《阅古泉记》:“﹝ 閲古泉 ﹞在 溜玉亭 之西,繚以翠麓,覆以美荫。” 明 刘基 《耕云诗》之三:“云来动丹霄,云去澄翠麓。”
晁说之名句,又题陆大夫画逸少远游道林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