唤常娥白兔下蟾宫,玉杵捣玄霜。自{1|1}焚兰古鼎,心融灵素,默契歧黄。不假残膏剩馥,时俗共传方。用我上池水,遍洗膏肓。家住六龙城里,有旧家风月,三径苍*。更一林、新栽红杏暖生香。问年来、活人多少,只冁然、微笑说寻常。谁能为,写成佳传,汗竹流芳。
(1).不借用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 仲尼 不假盖於 子夏 ,护其短也。” 隋 王通 《中说·王道》:“子之家六经毕备,朝服祭器不假。” 阮逸 注:“不假借。”
(2).不需要;不凭藉。 晋 陆机 《演连珠》之三十八:“是以王鮪登俎,不假吞波之鱼;兰膏停室,不思衔烛之龙。” 宋 司马光 《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》诗:“相国火城光满路,夜归不假玉蟾圆。” 明 宋应星 《天工开物·崖盐》:“其巖穴自生盐,色如红土。恣人刮取,不假煎炼。” 鲁迅 《华盖集·补白一》:“但不以实力为根本的民气,结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灵盖自豪,也就是以自暴自弃当作得胜。”
(3).确实;真的。
见“ 残膏賸馥 ”。
犹馀泽。剩馀的美好事物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上·杜甫赞》:“它人不足, 甫 乃厌餘,残膏賸馥,沾丐后人多矣。” 明 宋濂 《梅府君墓志铭》:“府君叹曰:‘吾之文非不如今人,彼藉吾残膏賸馥者,取青紫如拾芥。’”亦作“ 残膏剩馥 ”。 清 吴伟业 《画中九友歌》:“至尊含笑黄金投,残膏剩馥 鸡林 求。”亦省作“ 残賸 ”。 宋 吕南公 《游子篇》:“雄豪弃残賸,声色化耳目。”
成语解释残:剩余;膏:油脂;馥:香气。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。残膏剩馥出处《新唐书·杜甫传赞》:“唐诗人杜甫,浑涵汪茫,千汇万状,兼古今而有之。他人不足,甫乃厌余,残膏剩馥,沾丐后人多矣。”使用例句君之文非不如人,今彼籍吾残膏剩馥者,取青紫如捡荠。谓大家都传诵或称说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 和氏 璧,天下所共传宝也。” 唐 杜甫 《奉赠王中允维》诗:“共传收 庾信 ,不比得 陈琳 。” 唐 韩愈 《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》:“共传 滇 神出水献,赤龙拔鬚血淋漓。”
谢应芳名句,八声甘州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