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沈寒甃绠千寻,澹澹疏弦瑟五音。
读罢自今三太息,个中应有一生心。
君真骨相超凡马,我已情怀学展禽。
肯为明时当许事,科场文字未须深。
(1).阐明天时的变化。《易·革》:“君子以治厤明时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。” 南朝 梁 陆倕 《新刻漏铭》:“治歷明时,盈缩之度无準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治歷明时之本,固在于此也。”
(2).指政治清明的时代。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。《隶续·汉沛相范皮阙》:“嗟痛明时, 仲治 旡年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求自试表》:“志欲自效於明时,立功於圣世。” 严复 《戊戌八月感事》诗:“求治翻为罪,明时误爱才。”
这样的事情。《陈书·沉恪传》:“﹝ 恪 ﹞叩头谢曰:‘ 恪 身经事 萧 家来,今日不忍见许事,分受死耳,决不奉命。’” 宋 辛弃疾 《贺新郎》词:“莲社高人留翁语,吾醉寧论许事。” 清 黄遵宪 《罢美国留学生感赋》诗:“我不知许事,我且食蛤蜊。”
(1).科举考试的场所。 宋 欧阳修 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 孙何 与 李庶几 同在科场,皆有时名。”《宋史·选举志一》:“﹝ 太宗 ﹞谓侍臣曰:‘朕欲博求俊彦於科场中,非敢望拔十得五,止得一二,亦可为致治之具矣。’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郊遇》:“举子进科场,全无字半行,烛已相将尽,问君忙不忙。”
(2).指科举活动的范围、领域。 宋 欧阳修 《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》:“且自来科场,务存事体,所以优加礼遇,用待贤能。”《明史·选举志二》:“科场弊竇既多,议论频数。” 清 王士禛 《香祖笔记》卷十一:“ 唐 人科场,率多请託。”
(3).指科举考试。 宋 欧阳修 《与曾舍人书》:“今岁科场,偶滞遐举,畜德养志,愈期远到,此鄙劣之望也。” 元 范康 《竹叶舟》第三折:“父亲母亲,日子近了,则怕赶不上科场。” 明 叶盛 《水东日记·吴思庵遗外孙诗》:“ 阿昕 近喜习科场,百里从师日夜忙。” 清 袁枚 《新齐谐·妖梦三则》:“ 江寧 报恩寺 僧房,每科场年,赁为举子寓所。”
(4).排场。 沙汀 《还乡记》二八:“噫!za{1~1}种起了这么大一次科场。”
项安世名句,次韵答吴阜之投赠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