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龙迁面方,霪雨备江干。俯望失平陆,仰瞻隐崇峦。
阴风敛暄气,残月凄已寒。时鸟戢好音,众芳亦微残。
万流注江湖,日夜增波澜。数君旷不接,悄然无与欢。
对酒聊自娱,援琴为谁弹。弹为愁霖引,曲罢仍永叹。
此叹因感物,谁能识其端。写怀寄同心,词极意未殚。
久雨。雨久使人愁,故称。《初学记》卷三引《纂要》:“雨久曰苦雨,亦曰愁霖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杂体诗·效张协<苦雨>》:“有弇兴春节,愁霖贯秋序。” 唐 陆龟蒙 《奉酬苦雨见寄》诗:“萤飞渐多屋渐薄,一注愁霖当面落。” 宋 朱熹 《秋夕怀子厚》诗之二:“浮云蔽中天,愁霖隔秋牕。” 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献寿》:“俺则得急把愁霖止,忙将餘沫吞。”
见“ 永叹 ”。
亦作“ 永嘆 ”。1.长久叹息。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篤 公刘 ,于胥斯原,既庶既繁。既顺迺宣,而无永叹。” 毛 传:“民无长叹,犹 文王 之无悔也。” 晋 陆机 《赴洛》诗之一:“抚膺解携手,永嘆结遗音。” 宋 文天祥 《跋崔丞相二帖》:“考引昔今,为之永嘆。” 清 陈梦雷 《抒哀赋》:“使慈母戚於重泉兮,严亲闻而永嘆。”
(2).长吟;咏叹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永叹之,yin{1-1}液之,何也?”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:“永叹,yin{1-1}液,歌迟之也。”
吴筠名句,苦春霖作寄友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