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水,水阔无边深无底,其来不知几千里。
。
或云昆仑之山出西纪,元气融结自兹始。
。
地维崩兮天柱折,于是横奔逆激日夜流不已。
。
九功歌成四载止,黄熊化作苍龙尾。
。
双谼凿断海门开,两鄂崭崭尚中峙。
。
盘涡荡激,回湍冲射,悬崖飞沙,断岸决石,瞬息而争靡。
。
洪涛巨浪相豗,怒声不住从天来。
。
初如两军战方合,飞炮忽下坚壁摧。
。
又如丰隆起行雨,鞭笞铁骑驱奔雷。
。
半空澎湃落银屋,势连渤澥吞淮渎。
。
天吴九首兮,魌魋独足。
。
潜潭雨过老蛟吟,明月夜照鲛人哭。
。
扁舟侧挂帆一幅,满耳萧萧鸟飞速。
。
徐邳千里半日程,转盼青山小如粟。
。
吁嗟雄哉!其水一石,其泥数斗。
。
滔滔汩汩兮,同宇宙之悠久。
。
泛中流以击楫兮,招群仙而挥手。
。
好风兮东来,酬河伯兮杯酒。
(1).维系大地的绳子。古人以为天圆地方,天有九柱支持,地有四维系缀。故亦指地的四角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其后 共工氏 与 顓頊 争为帝,怒而触 不周之山 ,折天柱,絶地维。” 南朝 宋 鲍照 《喜雨》诗:“族云飞泉室,震风沉羽乡;升雰浹地维,倾润泻天潢。”
(2).喻纪纲。 唐 杨炯 《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》:“年当 晋 宋 ,运柜 周 隋 , 太山 覆而 崑崙 倒,天柱倾而地维絶。” 严复 《救亡决论》:“若夫君臣之相治,刑礼之为防,政俗之所成,文字之所教,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,尊天柱而立地维者,皆譬诸夏葛冬裘,因时为制。目为不变,去道远矣!”参见“ 地纪 ”。
(1).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。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,怒而触 不周之山 ,天柱折,地维絶。”《神异经·中荒经》:“ 崑崙 之山有铜柱焉,其高入天,所谓天柱也,围三千里周圆如削。” 唐 王勃 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地势极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远。” 郭沫若 《女神·女神之再生》诗:“党徒们呀,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!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!碰坏!”
(2).比喻负重任者。 田汉 《关汉卿》第五场:“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《正气歌》,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、天柱,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。”
(3).耳的别名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六六引《长沙耆旧传》:“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,相师曰:‘耳为天柱,今君耳城郭,必典家邦。’”
(4).山名。在 山东 平度县 北。 清 顾祖禹 《读史方舆纪要·山东七·莱州府》:“ 天柱山 ,州( 平度州 )北五十里,絶顶巉巖,耸立如柱。”
(5).山名。又名 霍山 。在今 安徽 。 西汉 元封 五年(公元前106年) 武帝 南巡,登其山,号为南岳,即此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上巡 南郡 ,至 江陵 而东,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:“ 潜县 属 庐江 , 南岳 霍山 也。”
(6).山名。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。 清 顾祖禹 《读史方舆纪要·浙江二·杭州府》:“﹝ 大涤山 ﹞其右为 天柱山 ,高六百六十丈……为第五十七福地。”
(7).山名。 陕西 岐山 的别名。 清 顾祖禹 《读史方舆纪要·陕西四·凤翔府》: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。”
(8).星名。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三台六星,两两而居,起文昌,列抵太微。一曰天柱,三公之位也。”《星经》卷上:“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,近东垣,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。”
横行,乱跑。《楚辞·九章·惜诵》:“欲横奔而失路兮,坚志而不忍。”《后汉书·崔駰传》:“自数世以来,政多恩贷,驭委其轡,马駘其衔,四牡横奔,皇路险倾。”
贡泰父名句,黄河行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