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物聊经世,本无黄屋心。
重明得传器,大业若遗簪。
典册褒崇极,庭闱孝养深。
昊天归德报,不使二毛侵。
(1).两重光明。谓光明相继不已。《离》为火、为日;重卦《离》为下离上离。故称。《易·离》:“重明以丽乎正,乃化成天下……明两作,离,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。” 高亨 注:“大人观此卦象,从而以相继不已之光明,照於四方。”后因以喻储君,太子。《梁书·昭明太子等传论》:“处重明之位,居正体之尊。”
(2).指日月。 唐 杨炯 《浑天赋》:“尔乃重明合璧,五纬连珠。”
(3).犹明明,显扬贤明之人。《荀子·致士》:“衡听、显幽、重明、退姦、进良之术。” 王先谦 集解:“重明,犹《书·尧典》之明明。此言用人之术。”
(4).指重瞳。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 舜 二瞳子,是谓重明。”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唐尧》:“有 秖支 之国,献重明之鸟,一名‘双睛’,言双睛在目。”
亦作“ 遗簮 ”。1.指失落的簪子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前有堕珥,后有遗簪。”《西湖游览志馀·熙朝乐事》引 刘邦彦 《上元十五夜观灯诗》:“归迟不属金吾禁,争觅遗簪与坠鈿。” 清 钱谦益 《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》:“去国味如初下第,掛冠情比旧遗簪。”
(2). 孔子 出游,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。 孔子 弟子劝慰她。妇人曰:“非伤亡簪也,吾所以悲者,盖不忘故也。”事见《韩诗外传》卷九。后以“遗簪”比喻旧物或故情。 唐 李峤 《答李清河书》:“兄仁及遗簮,礼縟追賻,千古之下,凛然而高。” 唐 朱放 《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》诗:“不弃遗簮旧,寧辞落帽还。” 明 冯梦龙 《万事足·刑厅叩信》:“岂不念遗簪,奈胭脂虎视眈,背生有子今无憾。” 清 王夫之 《雪赋》:“有似去国之臣,裴徊赐玦;下山之妇,悵惘遗簪。”参见“ 遗簪坠屨 ”。
(3).卸去簪缨。谓挂冠辞官。 元 袁桷 《次韵杂诗》之五:“遗簪隐世德,忍垢躬灌园。”
韩彦质名句,高宗皇帝挽祠三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