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拙存吾道,幽居近物情。桑麻深雨露,燕雀半生成。
村鼓时时急,渔舟个个轻。杖藜从白首,心迹喜双清。
晚起家何事,无营地转幽。竹光团野色,舍影漾江流。
失学从儿懒,长贫任妇愁。百年浑得醉,一月不梳头。
衰颜甘屏迹,幽事供高卧。鸟下竹根行,龟开萍叶过。
年荒酒价乏,日并园蔬课。犹酌甘泉歌,歌长击樽破。
(1).谓拄着手杖行走。藜,野生植物,茎坚韧,可为杖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 原宪 华冠縰履,杖藜而应门。” 唐 杜甫 《暮归》诗:“年过半百不称意,明日看云还杖藜。” 宋 苏轼 《鹧鸪天》词:“村舍外,古城旁。杖藜徐步转斜阳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开牖有时邀月入,杖藜到处避人行。”
(2).藜杖;拐杖。 唐 护国 《赠张驸马斑竹柱杖》诗:“此君与我在云溪,劲节奇文胜杖藜。” 宋 秦观 《宁浦书事》诗之五:“身与杖藜为二,对月和影成三。” 明 孙仁孺 《东郭记·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》:“諳尽江湖味,执青青杖藜。”
(1).犹白发。表示年老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论》:“ 范雎 、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,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,非计策之拙,所为説力少也。” 前蜀 韦庄 《与东吴生相遇》诗:“十年身事各如萍,白首相逢泪满缨。” 元 钱应庚 《春草碧·次韵酬复孺》词:“西园长记前游,乘兴重来看兰药。白首友於情,同忧乐。” 明 冯惟敏 《不伏老》第三折:“青春易迈,白首无成。独坐无聊,老怀难遣。” 清 吴敬梓 《移家赋》:“羡白首之词臣,久赤墀之记注。”
(2).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。 宋 陈师道 《送内》诗:“三岁不可道,白首以为期。” 明 何景明 《送崔氏》诗:“深言匪曲衷,白首为所误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青蛙神》:“妾向以君儇薄,未必遂能相白首。” 巴金 《春天里的秋天》十:“纯洁的初恋,信托的心,白首的约,不辞的别。”
[the true state of one's mind;true motives or feelings] 思想与行为;犹心事;心情
详细解释见“ 心迹 ”。
亦作“ 心跡 ”。1.思想与行为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斋中读书》诗:“昔余游京华,未尝废丘壑;矧乃归山川,心跡双寂漠。” 唐 韩愈 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诗:“西城员外丞,心跡两屈奇。” 宋 苏轼 《应诏论四事状》:“思有以少补圣政,助成应天之实,使 尧 舜 之仁,名言皆行,心迹相应,庶几天下感通。” 清 陈梦雷 《西郊杂咏》之十九:“心跡不相从,我思难具陈。”
(2).犹心事;心情。《宋书·傅亮传》:“考旧闻於前史,访心跡於污隆。” 唐 李白 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此畴曩心跡,安敢不尽於君侯哉?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哄丁》:“我正为暴白心跡,故来与祭。” 沙汀 《酒后》:“而且一再发誓要把五亩绝业捐给善堂,以明心迹。”
(1).谓思想及行事皆无尘俗气。 唐 杜甫 《屏迹》诗之二:“杖藜从自首,心跡喜双清。” 仇兆鳌 注引 杨守阯 曰:“心跡双清,言无尘俗气也。” 明 何景明 《观竹》诗:“山林轻肉食,心跡喜双清。”
(2).指早夏。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三○七:“黄梅淡冶山矾靚,犹及双清好到家。”
杜甫名句,屏迹三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