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昔初登第,公时再镇杭。
诸生尽宾礼,贱子正亲丧。
顾在齐衰下,难瞻棨戟傍。
无依绕树鹊,欲进触藩羊。
岂谓二千石,容趋数仞墙。
襟怀一虚接,位貌两俱忘。
复坐蒙严诲,穷居庇末光。
寒踪深退省,感遇剧中藏。
俄解武林印,复怀吴郡章。
重经所憩杜,俯近必恭桑。
政续前遗爱,州存旧大纲。
风骚揖韦白,术业驾龚黄。
众有台衡议,朝推治状良。
栋材抡祀梓,庙器荐圭璋。
车马还非远,冥鸿趋莫量。
傥来轻弁冕,思去傲沧浪。
俞诏优贤降,安车就第康。
鸿枢辞密辅,碧落应文昌。
世外风波息,斋中日月长。
静怜诗酒地,回笑利名场。
愚也生无似,公乎惠未偿。
昨官从一掾,去德越三霜。
逖听解华绂,末由称贺偿。
旅巢今甚迩,恩馆密相望。
倾仰心摇旆,兢惭背负芒。
功成何以祝,五福具无疆。
(1) [grateful for good treatment]∶对他人的知遇表示感激
且先帝谬顾,情同布衣,既今恩重命轻,遂感遇忘身。——《晋书·庾亮传》
(2) [sigh forth one's sufferings]∶对自己命运的感慨
(3) [sigh with emotion]∶对所遇事物的感慨
详细解释(1).感激知遇。 晋 庾亮 《上疏乞骸骨》:“且先帝谬顾,情同布衣,既今恩重命轻,遂感遇忘身。”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明帝纪六》:“ 琪 , 梁 之故相,私怀感遇,叙 彦威 在 梁 歷任,不欲言伪 梁 故也。” 明 皇甫汸 《奉答子安兄》诗:“感遇兴长謡,来章缅幽契。”
(2).对所遇事物的感慨。 唐 白居易 《与元九书》:“又有事物牵於外,情理动於内,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,谓之‘感伤诗’。”
(3).感应遇合。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三》:“ 林塘 知其异人,因问以神仙感遇之事。”
(1).内脏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其人嗜粥,故中藏实。”
(2).指内心情感或腹中才学。 清 沉德潜 《说诗晬语》卷上:“比兴互陈,反覆唱叹,而中藏之懽愉惨戚,隐跃欲传。”《歧路灯》第十一回:“﹝ 侯冠玉 ﹞説了一会话,大约语言甜俗,意味粗浅,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。”
(3).喻诗文内容。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予谓文字之新奇在中藏,不在外貌。”
(4).中藏府的省称。
强至名句,上致政蒋侍郎二十六韵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