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方趺图首效碑影,穿凿胶黏总纰颣

方趺图首效碑影,穿凿胶黏总纰颣

出自宋代苏籀《雕木工》:

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,枣木刻模真并失。
又不见深之袖手安国碑,帝悟百牛欣倒石。
秦唐二子皆有声,何必今人不逾昔。
拙工砺器雕不已,印版传书差可贵。
方趺图首效碑影,穿凿胶黏总纰颣
凤山之水生琼玖,斲磨光泽坚而黝。
文章光艳{1*1}照千古,玉牒万金吁可剖。
刊劖四海多名手,何必区区镌腐朽。

查看所有苏籀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穿凿

穿凿 (chuānzáo) 凿通;凿穿 bore a hole 非常牵强地解释,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give a farfetched interpretation 孔子称述而不作,今不依章句,妄生穿凿,轻侮道术。——《后汉书·徐防传》

胶黏

亦作“ 胶粘 ”。1.像胶那样黏着。常形容心情、行为、境况、感觉等。 宋 欧阳修 《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》诗:“篇章久不作,意思如胶粘。” 宋 陆游 《庵中独居感怀》诗之二:“一生已是胶黏日,投老安能夏造冰。” 元 无名氏 《独角牛》第三折:“我来到这 泰安州 ,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,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。” 清 唐孙华 《憎蝇》诗:“失足或胶黏,濡首甘沉溺。” 冰心 《三年》:“柳叶中的蝉儿,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,胶粘的,迷糊的,好似醉人的呓语。” 杨朔 《三千里江山》第十八段:“ 刘福生 想去扶他,怎么一股血腥气?拿大手一摸,哎呀,满手胶粘!”

(2).贴切;紧密结合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九:“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,説出来自是胶粘。” 清 谭嗣同 《以太说》:“是盖遍法界、虚空界、众生界,有至大、至精微,无所不胶黏、不贯洽、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。”按,《仁学》作“胶粘”。

纰颣

谓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。犹言次品。 唐 白居易 《即事寄微之》诗:“衣缝紕纇黄丝绢,饭下腥咸白小鱼。”

苏籀名句,雕木工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