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风苦忆鱠霜鳞,暂剖铜符出紫宸。
一路雪寒多挟纩,几程山险欲摧轮。
清香扑鼻梅林近,秀色凝眸麦垅新。
闭阁草玄终寂寞,下车为政尚因循。
寻僧不厌携筇远,爱客宁辞举白频。
簿领孜孜防黠吏,邱园矻矻访通民。
鱼鹽自与沧溟接,鸡犬仍将白社邻。
官满会须抛印绶,武夷归去作闲人。
(1).披着绵衣。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 申公巫臣 曰:‘师人多寒。’王巡三军,拊而勉之,三军之士皆如挟纊。” 杜预 注:“纊,绵也。言説(悦)以忘寒。” 晋 潘岳 《马汧督诔》:“霑恩抚循,寒士挟纊。”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记·逆萌》:“管取春温如挟纊,组练三千。” 清 秋瑾 《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》:“貔貅海上军容壮,冒雪凌霜如挟纊。”
(2).把丝绵装入衣衾内,制成绵袍、绵被。 明 宋应星 《天工开物·造绵》:“其治丝餘者,名锅底绵,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,谓之挟纊。”
折毁车轮。谓路有艰险。 北齐 刘昼 《新论·荐贤》:“车摧轮,则无以行;舟无檝,则无以济。” 唐 李德裕 《置孟州敕旨》:“盖以河有造舟之危,山有摧轮之险,左右机轴,表里金汤,既当形胜之地,实为要害之郡。” 宋 陆游 《春晚风雨中作》诗:“乐事清宵当秉烛,畏途平地有摧轮。”
杨亿名句,次韵和十六兄先辈见寄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