嫩柳浓花围旧圃,朱甍碧瓦照春池。
黄金腰下还乡印,翠琰胸中报国诗。
乘驷长卿羞志浅,怀章公子恨名迟。
知公触事须尊主,揭榜新堂是训辞。
(1).犹遇事。 晋 郭璞 《<方言>序》:“余少玩雅训,旁味方言,復为之解。触事广之,演其未及,摘其谬漏,庶以燕石之瑜,补琬琰之瑕。” 明 张居正 《答符卿徐继斋书》:“苟生窃禄,无所建明,触事感时,憮然自失。” 清 纪昀 《<考工记图>序》:“触事广义,俾古人制度之大,暨其礼乐之器,昭然復见於今兹。”
(2).谓担任职司。 唐 韩愈 《岳阳楼别窦司直》诗:“爱才不择行,触事得谗谤。” 唐 张鷟 《游仙窟》:“余答曰:‘下官是客,触事卑微,但避风尘,则为幸甚。’”
训教之言。《左传·僖公七年》:“君若绥之以德,加之以训辞,而率诸侯以讨 郑 , 郑 将覆亡之不暇,岂敢不惧?”《晋书·文苑传·李充》:“然则圣人之在世,吐言则为训辞,莅事则为物轨。” 宋 王珪 《王尧臣可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制》:“训辞鬯于帝謨,心计羡于邦赋。” 清 刘大櫆 《卢氏二母传》:“既引退而后加之以训辞,未尝不喟然而叹也。” 章炳麟 《与人论朴学报书》:“训辞深厚,宜为典常。”
强至名句,荣归堂二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