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遣群儿把彩旛,翩翩惊浪怒涛间。
不知岸上人皆愕,但觉波心意自閒。
一群小儿。多用作轻蔑之辞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 武帝 遗詔封 金日磾 为 秺侯 , 上官桀 为 安阳侯 , 霍光 为 博陆侯 ……时衞尉 王莽 子男 忽 侍中,扬语曰:‘帝(病)﹝崩﹞, 忽 常在左右,安得遗詔封三子事!羣儿自相贵耳。’” 唐 韩愈 《调张籍》诗:“ 李 杜 文章在,光燄万丈长;不知羣儿愚,那用故谤伤。” 梁启超 《自励》诗:“未学英雄先学道,肯将荣瘁校羣儿。”
亦作“ 綵幡 ”。即綵胜。 前蜀 韦庄 《立春》诗:“雪圃乍开红菜甲,綵幡新剪緑杨丝。” 宋 陆游 《感皇恩·伯礼立春日生日》词:“春色到人间,綵旛初戴。”参见“ 綵胜 ”。
汹涌的浪涛。 晋 左思 《蜀都赋》:“流汉汤汤,惊浪雷奔。” 唐 刘禹锡 《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成六十韵》:“北风忽震盪,惊浪迷津涘。” 清 魏源 《青浪滩夜雨》诗:“客行得良朋,夜舟泊惊浪。”
喻良能名句,八月十八日观潮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