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生每苦饥,得饭已可贺。
黄齑三百瓮,自是天所破。
有时尚不继,得米无暇簸。
昨者雪塞门,烟绝但僵卧。
虽云迫沟壑,老学不敢惰。
夜分唤邻翁,我歌尔当和。
亦作“黄虀”。亦作“黄韲”。1.咸腌菜。 宋 朱敦儒 《朝中措》词:“自种畦中白菜,醃成瓮里黄齏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我见舂了几升陈米,煮下半瓮黄虀。” 清 潘荣陛 《帝京岁时纪胜·十月·时品》:“冬笋新来,黄虀纔熟。”
(2).常借指艰苦的生活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蔡公逼试》:“可不乾费了十载青灯,枉捱过半世黄齏?” 清 蒋士铨 《空谷香·散疫》:“辱抹煞逢掖威仪,咳,支支却怎生捱过了半世黄韲。”
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’” 刑昺 疏:“按今《毛诗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内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数。”后以“三百”指代《诗经》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“三百之蔽,义归无邪。” 清 姚鼐 《<敦拙堂诗集>序》:“文士得三百之义者,莫如 杜子美 。”参见“ 三百篇 ”。
陆游名句,斋中杂题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