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一相见,世俗信多岐。
云雨易分散,山川长间之。
我衔凤阙恩,按狱桥山陲。
君在龙骧府,掌奏羽檄词。
相去百馀里,魂梦自相驰。
形容在胸臆,书札通相思。
烦君爱我深,轻车忽载脂。
塞门秋色老,霜气方凝姿。
此地少平川,冈阜相参差。
谁知路非远,行者多云疲。
君能犯劲风,信宿凌欹危。
情亲不自倦,下马开双眉。
相对坐沉吟,屈指惊岁时。
万事且莫问,一杯欣共持。
阳乌忽西倾,明蟾挂高枝。
卷帘引瑶玉,灭烛临霜墀。
中庭有疏芦,淅淅闻风吹。
长河卷云色,凝碧无瑕疵。
一言开我怀,旷然澹希夷。
悠悠夜方永,冷思偏相宜。
眉睫无他人,与君闲解题。
陶然叩寂寞,再请吟清诗。
得意且忘言,何况竹与丝。
顷刻过三夕,起坐轻四肢。
明朝告行去,惨然还别离。
出门送君去,君马扬金羁。
回来坐空堂,寂寞无人知。
重重碧云合,何处寻佳期。
[thought;one's feeling] 内心深处的想法
直抒胸臆
详细解释(1).胸部;躯干的一部分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屯之旅》:“双鳧俱飞,欲归稻食,经涉萑泽,为矢所射,伤我胸臆。” 唐 韩愈 《上张仆射第二书》:“凡五藏之繫络甚微,坐立必悬垂於胸臆之间。” 清 钮琇 《觚賸·献花寺僧》:“我毒罹此患,胸臆必有物为祟,逝后剖去殮我。” 陈翔鹤 《西风吹到了枕边》:“我一面将头垂到了胸臆,一人不住脚的在地面上盘旋,默想,计较着。”
(2).内心;心中所藏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推於御也,齐辑乎轡衔之际,而急缓乎脣吻之和,正度乎胸臆之中,而执节乎掌握之间。” 唐 杜甫 《别赞上人》诗:“异县逢旧友,初忻写胸臆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四围山色中,一鞭残照里,遍人间烦恼填胸臆,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?” 清 刘献廷 《广阳杂记》卷三:“其説不袭陈言,发自胸臆,虽不免附会穿凿,然不可谓无见者,亦奇书也。” 臧克家 《京华练笔三十年》:“我将读古诗,读新诗的一些想法和看法,直抒胸臆地说出来。”
(3).胸襟和气度。 唐 黄滔 《祭宋员外》:“德木千寻,人材八尺,夐云鹤於风裁,濊陂湖於胸臆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寄赠胡先生》诗:“先生天下豪杰魁,胸臆广博天所开。” 宋 张载 《经学理窟·诗书》:“《尚书》难看,盖难得胸臆如此之大,只欲解义则无难也。” 元 杨显之 《潇湘雨》第一折:“则他这胸臆捲 江 淮 ,寳剑辉星斗,是俺那父亲匹配下鸞交凤友。”
(4).犹己断;亦指臆测。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书志》:“斯则自我作古,出乎胸臆,求诸歷代不过一二者焉。” 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二:“知州某性褊急,数以胸臆决事,不当。” 明 屠隆 《昙花记·真君驱邪》:“冥府崇阶,神明贵胄,如何不行正直,作横宣婬,等閒妄逞胸臆。”
舒元舆名句,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…寂寞因成诗寄之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