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病多愁客,新秋百感生。
异乡违土性,孤宦见人情。
案厌留灯读,田思带雨耕。
不堪临晓镜,潘鬓二毛成。
(1).指某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性。《书·旅獒》:“犬马非其土性不畜。” 夏僎 详解:“苟非其土性所宜,则亦不敢言养。” 清 黄宗羲 《明夷待访录·兵制一》:“今以謫发充之,远者万里,近者千餘里,违其土性,死伤逃窜十常八九。”
(2).指土壤的燥湿、肥瘠等性质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“濒海土性虚燥,难以建置。” 元 赵孟頫 《题耕织图》诗之三:“良农知土性,肥瘠有不同。” 明 何景明 《田园杂诗》之二:“随宜諳土性,言话群野人。” 清 黄景仁 《院斋纳凉杂成》诗:“我行达 淮 潁 ,土性竹不栽。”
地位低微的官吏;未受知遇的远臣。《后汉书·郭躬传》:“廷尉 河南 吴雄 季高 ,以明法律,断狱平,起自孤宦,致位司徒。” 唐 崔涤 《望韩公堆》诗:“孤宦一身千里外,未知归日是何年。” 宋 范仲淹 《陈乞颍亳一郡状》:“臣涉道至浅,赋材本下,爰从孤宦,首被圣知,自谓得君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量移》:“谁知孤宦天涯意,泣上 龙堆 望故乡。”
祖无择名句,秋日感怀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