篆高神品,秀爽天骨。
敏搆机先,谈深理窟。
溶极苍源,玄臻籀闼。
玉无疵瑕,车有輗軏。
达识圆明,灵襟洞豁。
粹禀飞星,胸挂流月。
大饮陶陶,闲游兀兀。
肯如常人,名利乾没。
(1).守常道不变的人。《书·立政》:“继自今后王立政,其惟克用常人。” 蔡 沉 集传:“常人,常德之人也。”
(2).平常的人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采色不定,常人之所不违。”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常人安於故俗,学者溺於所闻。”《周书·韩盛传》:“ 德舆 姿貌魁杰,有异常人。” 唐 杜甫 《哀王孙》诗:“ 高帝 子孙尽隆準,龙种自与常人殊。”《醒世恒言·汪大尹火焚宝莲寺》:“老爷乃万民之主,况又护持佛法,一念之诚,便与天地感通,岂是常人之可比。” 鲁迅 《华盖集·题记》:“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间,又是一个常人,能够交着‘华盖运’。”
(3).固定的人。《周书·异域传上·高丽》:“是俗好淫,不以为愧,有游女者,夫无常人。”《旧唐书·西戎传·拂菻国》:“其王无常人,简贤者而立之。”
1.投机图利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:“﹝ 汤 ﹞始为小吏,乾没,与 长安 富贾 田甲 、 鱼翁叔 之属交私。” 颜师古 注:“ 服虔 曰:‘乾没,射成败也。’ 如淳 曰:‘豫居物以待之,得利为乾,失利为没。’”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乾没》:“乾没大抵是徼幸取利之意。”
2.指侥倖之利。 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灵帝纪》:“ 育 ( 夏育 )欲以齐民易丑虏,射乾没以要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安贫》:“忘髮肤之明戒,寻乾没於难冀。”
3.冒险侥倖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傅嘏传》:“ 恪 岂敢倾根竭本,寄命洪流,以徼乾没乎?” 裴松之 注:“盖谓有所徼射,不计乾燥之与沉没而为之。”《晋书·张骏传》:“霸王不以喜怒兴师,不以乾没取胜。”《魏书·宋维传》:“ 维 见 乂 ( 元乂 )宠势日隆,便至乾没,乃告司染都尉 韩文殊 父子欲谋逆立 懌 。”
4.贪求;贪得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 岳 性轻躁,趋世利……其母数誚之曰:‘尔当知足而乾没不已乎?’”《魏书·郑严祖传》:“﹝ 严祖 ﹞倾侧势家,乾没荣利,闺门秽乱,声满天下。” 清 钱谦益 《言树堂诗为金坛于季銮作》:“乾没有明训,止足良厚诬。”
5.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。 唐 颜真卿 《李司空碑》:“乾没之赃,一徵百万;缮完之利,费省巨亿。”《宋史·河渠志三》:“每兴一役,乾没无数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九回:“他就从中设法,把一家洋货店,全行乾没了过来,就此发财起家。” 鲁迅 《<奔流>编辑后记》:“那么,这责任只好归给各地贩卖店的干没。”
李颂名句,赠英公大师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