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余本是胡为者,采蕈锄茶在穷野。
偶披蓑笠事空王,馀力为文拟何谢。
少年心在青云端,知音满地皆龙鸾。
遽逢天步艰难日,深藏溪谷空长叹。
偶出重围遇英哲,留我江楼经岁月。
身隈玉帐香满衣,梦历金盆雨和雪。
东风来兮歌式微,深云道人召来归。
燕辞大厦兮将何为,濛濛花雨兮莺飞飞,一汀杨柳同依依。
(1).龙与凤。亦喻贤士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九愁赋》:“感龙鸞而匿跡,如吾身之不留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吊屈原文》:“身絶 郢 闕,迹遍 湘 干。比物荃蓀,连类龙鸞。” 宋 苏轼 《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》诗:“ 鹿门 上冢回,牀下拜龙鸞。”
(2).喻华美的文章。语本《文选·吴质〈答魏太子笺〉》:“摛藻下笔,鸞龙之文奋矣。” 李善 注:“鸞龙,鳞羽之有五彩,故以喻焉。” 吕向 注:“鸞龙,有五色文章也。” 唐 李白 《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》诗:“ 裴生 览千古,龙鸞炳天章。”
(3).喻指乐器声音美妙,如龙吟凤鸣。 宋 叶适 《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申鄙述启好游者》诗:“龙鸞变化异,笙笛音製殊。”
贯休名句,别杜将军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