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无外事,招客勘青编。
笔墨东西置,朱黄次第研。
频忧伤点竄,细恐误流传。
改易文辞正,增加字数全。
目因繁处倦,心向注中专。
端坐穷今古,披襟见圣贤。
疲劳时举白,游息或谈玄。
得兴忘昏旭,题名记岁年。
栖毫思确论,废卷恨忘篇。
鱼鲁皆刊定,谁人敢间然。
改动;变更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先王之迹既远,地名又数改易。” 宋 苏轼 《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》:“ 汉 之与 秦 , 唐 之与 隋 ,其治乱安危,至相远也,然而卒无所改易,又况於积安久治,其道固不事变也。” 明 张居正 《陈六事疏》:“但近来风俗人情,积习生弊,有頽靡不振之渐,有积重难反之几。若不稍加改易,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,一天下之心志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曹靖华》:“例如有一本便改易先后,称为‘不平常的故事。’”
(1).言词动听的辞令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 晋 为伯, 郑 入 陈 ,非文辞不为功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繁称文辞,天下不治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十:“故使者必矜文辞,喻诚信,明气志,解结申屈,然后可使也。”
(2).亦作“ 文词 ”。文章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余以所闻 由 光 义至高,其文辞不可概见,何哉?”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是时天子方好文词,见 申公 对,默然。” 晋 陶潜 《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》:“文辞超卓,四座嘆之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贤良策问》:“国家比下詔书,以延天下豪俊之士,待之以不次之位,岂特以学问之富贵为贤良,文辞之丽为方正邪?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文词稍胜者即号才人,音律极精者终为艺士。” 梁启超 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第三节:“ 节性 ( 王符 )、 公理 ( 仲长统 )虽文辞斐然,然止于政论。”
孙仅名句,勘书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