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命殿角东北左,上有梅梁铁交锁。
传闻旧时枝叶生,本质鳞身无不可。
有时匹练离朱栱,归带湿萍光欲动。
低头下吸菲岭泉,奋髯直入阳明洞。
旁观但怪香火浓,顷刻即令风雨送。
尔不见饥乌啄鼓来馈食,走入嵩高化为石。
禨祥祸福傥或归,阴阳幻变谁能测。
玉笥观挂白玉梁,含元追下流血柱。
异事苟逢博物问,后来那得详其故。
卷丹云,凝素雾,玉箫九成奠雕俎。
登歌升降只仰府,呜呼梅梁匆飞去。
亦作“ 登哥 ”。亦作“ 登謌 ”。1.升堂奏歌。古代举行祭典、大朝会时,乐师登堂而歌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师》:“大祭祀,帅瞽登歌,令奏击拊。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:“登歌,歌者在堂也。”《宋书·乐志一》:“ 晋氏 以来,登哥诵美,诸室继作。” 宋 梅尧臣 《凌霄花赋》:“或製裳於骚客,或登歌於乐章。”《宋史·乐志一》:“欲依月律,撰《神龟》《甘露》《紫芝》《嘉禾》《玉兔》五瑞各一曲,每朝会登歌首奏之。”
(2).指古代举行祭典、大朝会时,乐师登堂所奏的歌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惠帝纪》:“乾豆上,奏登歌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作登歌,正予乐,博贯六艺,不捨昼夜。”《宋书·乐志一》:“皇帝初登坛,奏登哥。”
(3).泛指歌词。 宋 王禹偁 《皇帝亲试贡士歌》:“应制非才但泪垂,强作登謌謌 舜 禹 。”
(4).犹歌颂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河清颂》:“亘古通今,明鲜晦多。千龄一见,书史登歌。”
(5).古代举行祭典、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。《旧唐书·音乐志二》:“登歌二架,登於堂上两楹之前。”《宋史·乐志一》:“大乐署旧制,宫县三十六虡设於庭,登歌两架设於殿上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英宗至治二年》:“至是庙工未毕,妨陈宫县,止用登歌。”
(1).登高与趋下。《魏书·安定王休传》:“至乃居冈饮涧,井谷秽杂,昇降劬劳,往还数里。”
(2).上前与后退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:“别有博射,弱弓长箭,施於準的,揖让昇降,以行礼焉。”
(3).升进与黜退。 南朝 齐 张充 《与尚书令王俭书》:“从横万古,动默之路多端;纷纶百年,昇降之徒不一。”
(1).上升下降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居丧之礼……升降不由阼阶,出入不当门隧。” 宋 曾巩 《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》:“以其位之升降,为其任之烦简。”
(2).盛衰。《书·毕命》:“道有升降,政由俗革。” 蔡沉 集传:“有升有降,犹言有隆有汚也。”《新唐书·吕才传》:“故知荣辱升降,事关诸人,而不由於葬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大夫称子》:“於此可以见世之升降焉,读《春秋》者,其可忽诸?”
(3).指数量的增减。《新唐书·食货志一》:“然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。” 唐 柳宗元 《非国语上·大钱》:“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,是不可一贯,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。”
(4).评议高低优劣。 象升 《<振素庵诗集>序》:“因与纵谈诗道,升降流别,盖十而合者又七八焉。”
(5).谓忐忑不安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:“心惙怛兮伤悴,志菲菲兮升降。”
(1).上升下降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陞降以工下兮,求榘矱之所同。” 南朝 宋 谢惠连 《雪赋》:“凭云陞降,从风飘零。”
(2).官职的升迁与黜免。《明史·选举志三》:“又以事之繁简,与歷官之殿最,相参互覆,为等第之陞降。”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:“圣旨一宣,早有礼部尚书出班奏道:‘督学府县官,即从得才失才为陞降,如此则是寓搜求于制科,又不失才,又不碍制,庶为两便。’”
(1).指 会稽 (今 浙江 绍兴 ) 庙原 的大梁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七○引 汉 应劭 《风俗通》:“ 夏 禹庙 中有梅梁,忽一春生枝叶。” 唐 徐浩 《谒禹庙》诗:“梅梁今不坏,松祏古仍留。” 宋 晁补之 《酬李唐臣赠山水短轴》诗:“曷不南游观 禹穴 ,梅梁鏁涩萍满皮,神物变化当若斯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考索·梅梁》:“ 禹庙 梅梁,为词林典故,由来久矣。余甚疑之,意以为梅树屈曲,岂能为栋梁乎……偶閲《説文》‘梅’字注曰:‘楠也,莫杯切。’乃知此梁是楠木也。”
(2).泛指宫殿的大梁。 唐 沉佺期 《七夕曝衣篇》诗:“珠履奔腾上兰砌,金梯宛转出梅梁。”
周文璞名句,梅梁歌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