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薪代秉烛,煮茗当传杯。
但恨朋侪少,那知日月催。
衣裘任穿穴,芋栗且燔煨。
不为残年迫,吾心久矣灰。
(1).夏衣冬裘。《周礼·天官·宫伯》:“以时颁其衣裘。” 郑玄 注:“衣裘,若今赋冬夏衣。” 贾公彦 疏:“夏时班衣,冬时班裘。”《吕氏春秋·重己》:“其为舆马衣裘也,足以逸身煖骸而已矣!”
(2).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 司马相如 初与 卓文君 还 成都 ,居贫愁懣,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 阳昌 貰酒,与 文君 为懽。既而 文君 抱颈泣曰:‘我平生富足,今乃以衣裘貰酒。’”《宋书·隐逸传上·戚同文》:“冬月,多解衣裘与寒者。” 清 姚鼐 《<南园诗存>序》:“君家贫,衣裘薄。”
(1).穿越;通过。 唐 陆龟蒙 《甫里先生传》:“少攻謌诗,欲与造物者争柄,遇事輙变化,不一其体裁。始则凌轢波涛,穿穴险固,囚锁惟异,破碎阵敌,卒造平澹而后已。” 清 刘大櫆 《<叶书山时文>序》:“然其穿穴险隘,绘摹情状,虽昔之专篤纯一,老其材于斯者,或无以过焉。”
(2).犹钻研。 清 黄宗羲 《阎公神道碑铭》:“公礼 姚承庵 以为大师,其説时与 朱文公 相出入。学者始知穿穴经旨,以求自得。” 清 王晫 《今世说·德行》:“读书穿穴经传,落笔为诗歌古文,袞袞不能自休。”
(3).犹穿凿。牵强附会的意思。 宋 朱熹 《答吕子约书》:“读书穷理,须认正意,切忌如此缘文生义。附会穿穴,只好做时文,不是讲学也。” 清 何焯 《义门读书记·杜集五》:“凡 老杜 之诗,虽有为而发者为多,然亦不必每首穿穴太过。”
橡栗。因其形似芋艿,故名。一说指芋艿和橡栗。 唐 杜甫 《南邻》诗:“ 锦里先生 乌角巾,园收芋栗不全贫。” 宋 杨万里 《寄题刘成功锦里》诗:“我今头白苦思归,羡君山园芋栗肥。” 清 龚自珍 《丙戌秋日》诗:“言我衣裳凉,饲我芋栗熟。”
泛指蒸煮。 宋 苏轼 《寄馏合刷瓶与子由》诗:“小甑短瓶良具足,穉儿娇女共燔煨。”
陆游名句,幽居岁暮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