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冤雠,当和解。
酒色气财,永除永戒。
行大道、剪截万缘,便略无挂碍。
莫欺心,休捏怪。
认取真常,逍遥自在。
处无为、心起悲心,这功
(1).自己欺骗自己;昧心。 唐 韩愈 《通解》:“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,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,且曰:‘我通同如圣人。’彼其欺心邪?吾不知矣。” 明 李贽 《与马伯时书》:“我此一等与世上人真不同,没有一点欺心罪过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二三回:“寧死也要往西天去,决不干此欺心之事。” 鲁迅 《朝花夕拾·无常》:“有时先不欺心的人们,遥想着将来,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块的公理中,来寻一点情面的末屑。”
(2).起坏心思。《醒世恒言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:“原来这老乞婆恁般欺心,将男作女哄我!怪道三朝便要接回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七回:“我猜你待要欺心,又没那胆,是也不是?”
亦作“揑怪”。1.编造鬼怪故事。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中》:“ 秦 汉 以还,圣道陆沉,淫词日炽, 庄周 、 列御 、 邹衍 、 刘安 之属,揑怪兴妖,不可胜纪。”
(2).塑造怪相。 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卷四:“ 堵芬木 曰:‘画罗汉不在揑怪,正使眉目一如恒人,而道气沉挚,生人敬畏,乃足尚耳。’”
马钰名句,清心镜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