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中何物灵,有竹慈为名。
一丛阔娄处,森森数十茎。
长茎复短茎,枝叶不峥嵘。
去年笋已长,今年筍又生。
高低相倚赖,浑如长幼情。
孝子侍父立,顺孙随祖行。
慈爱必孝顺,根枝信天成。
吾闻唐之人,孝行常忻忻。
郓州张公艺,九世同一门。
大帝闻其名,衡茅降至尊。
冯宿卬岁时,随父庐祖坟。
父子相随孝,灵芝特地春。
北海吕元简,四世为家主。
以至牛马羊,异母皆相乳。
虞乡董恭直,鞠养诸孤遗。
鸲鹆与鸦鹊,同巢而共枝。
孝行动天地,鸟兽皆随时。
又闻猓然兽,死不相弃离。
暾{左虫右禺}与鲛鱼,子母长相随。
兽面而人心,此兽信有之。
兽心而人面,其人诚可悲。
李钧为侍御,弃母在温州,母因殍饿死,甘旨何悠悠。
光禄李玕者,亦是斯人流。
有母不侍养,异居经千秋。
唐家法网宽,贷死流遐陬。
崔湜为侍郎,天子赐瓜香。
携归与爱妾,老母不得尝。
一旦恶贯盈,杀之於路傍。
越公钟绍京,至孝何殊常。
少时得果瓜,先解进高堂。
长大遇玄宗,荣华不可当。
孝者名常新,逆者污人伦。
人既不如竹,乃是一埃尘。
夫为人子者,莫若事尊亲。
夫为人父者,莫若教儿孙。
积善与行孝,可以立其身。
我愿移此竹,栽於率土滨。
使彼行人见,皆为慈孝人。
(1).侍奉(君王)。《书·冏命》:“今予命汝作大正,正于羣僕侍御之臣。”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,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,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,故敢以书对。” 宋 苏辙 《梁惟简供备库使诰》:“朕惟崇庆,日总万机,号令所至,泽遍海内。况其左右侍御之臣,朝夕执事之劳,而有不被其赐者乎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礼部官见了 玉英 这个容仪,已是万分好了。但祇年纪幼小,恐不諳侍御,发回寧家。”
(2).侍奉君王的人。《书·冏命》:“昔在 文 武 ,聪明齐圣。小大之臣,咸怀忠良,其侍御僕从,罔匪正人。” 孔 传:“小臣皆良,僕役皆正。”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既寤,所坐犹嚮者之处,侍御犹嚮者之人。”
(3).指帝王的侍姬。《公羊传·僖公二年》:“ 献公 朝诸大夫而问焉,曰:‘寡人夜者寝而不寐,其意也何?’诸大夫有进对者曰:‘寝不安与,其诸侍御有不在侧者与?’ 献公 不应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情试》:“陛下的心事,臣等尽知,不过为皇嗣未生,东宫暂缺,故此要博选嬪妃,以充侍御耳。”
(4).泛指婢妾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昭上官皇后》:“ 安 醉则裸行内,与后母及父诸良人、侍御皆乱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良人谓妾也。侍御则兼婢矣。”
(5).为尊者御车。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 公 曰:‘诺。’与 孔子 车一乘,马二疋,竖子侍御。”
(6).唐代称殿中侍御史、监察御史为侍御。后世因沿袭此称。 唐 李白 有《赠韦侍御黄裳》诗。 王琦 注引《因话录》:“御史台三院,一曰台院,其僚曰侍御史,众呼为端公;二曰殿院,其僚曰殿中侍御史,众呼为侍御;三曰察院,其僚曰监察御忠,众呼亦曰侍御。” 明 车玺 《<河汾诸老诗集>序》:“侍御 沁水 李公 叔渊 企仰乡贤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二回:“一路萧萧疎疎,落起细雨来。同行一为 谢小林 侍御,一为 郑仲池 太史。”
(7).指专供帝王食用的极精细的米粮。《诗·大雅·召旻》“彼疏斯粺” 汉 郑玄 笺:“米之率,糲十,粺九,凿八,侍御七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其术在《九章·粟米之法》。彼云:‘粟率五十,糲米三十,粺二十七,凿二十四,御二十一。’言粟五升,为糲米三升。以下则米渐细,故数益少。四种之米,皆以三约之,得此数也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随笔·摘注论语》:“王所食也,米至侍御而细极矣。”
(1).饥饿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红玉》:“女曰:‘但请下帷读,勿问盈歉,或当不殍饿死。’”
(2).指饿死的人。 宋 梅尧臣 《永济仓书事》诗:“中州无殍饿,南土竭脂膏。”
乐史名句,慈竹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