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酒凭君唱柳枝,也从丝管递相随。
逢春只合朝朝醉,记取秋风落叶时。
南园日暮起春风,吹散杨花雪满空。
不惜杨花飞也得,愁君老尽脸边红。
陌上朱门柳映花,帘钩半卷绿阴斜。
凭郎暂驻青骢马,此是钱塘小小家。
夹岸朱栏柳映楼,绿波平幔带花流。
歌声不出长条密,忽地风回见彩舟。
老大逢春总恨春,绿杨阴里最愁人。
旧游一别无因见,嫩叶如眉处处新。
蒙蒙堤畔柳含烟,疑是阳和二月天。
醉里不知时节改,漫随儿女打秋千。
水阁春来乍减寒,晓妆初罢倚栏干。
长条乱拂春波动,不许佳人照影看。
柳岸烟昏醉里归,不知深处有芳菲。
重来已见花飘尽,唯有黄莺啭树飞。
此去仙源不是遥,垂杨深处有朱桥。
共君同过朱桥去,索映垂杨听洞箫。
暂别扬州十度春,不知光景属何人。
一帆归客千条柳,肠断东风扬子津。
仙乐春来按舞腰,清声偏似傍娇饶。
应缘莺舌多情赖,长向双成说翠条。
凤笙临槛不能吹,舞袖当筵亦自疑。
唯有美人多意绪,解依芳态画双眉。
本为 唐 教坊曲名。后为词牌名。因 前蜀 毛文锡 词中有“河桥柳,占芳春,映水含烟拂露”句而得名。双调。四十五字。前段五句,三平韵;后段四句,两仄韵,两平韵。
(1).春天的暖气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维二十九年,时在中春,阳和方起。” 宋 李昴英 《瑞鹤仙》词:“想阳和早遍南州,暖得柳娇桃冶。” 明 刘基 《梅花》诗之三:“不是孤芳贞不挠,阳和争得上枯枝。”
(2).借指春天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虽阳和布气,鹰化为鳩,至於识者,犹憎其眼。”《旧唐书·于志宁传》:“今时属阳和,万物生育,而特行刑罚,此谓伤春。” 元 萨都剌 《雪中妃子》诗:“疑是阳和三月暮,杨花飞处牡丹开。”
(3).温暖;和暖。 唐 陈子昂 《谏刑书》:“狱吏急法,则惨而阴雨;陛下赦罪,则舒而阳和。” 郁达夫 《春风沉醉的晚上》三:“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,我还不能自觉,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,在大街上阔步。”
(4).喻指和悦的脸色。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孙文定公》:“公内峻外和,相对者如登 泰 华 ,坐春风,非不阳和熙熙,贮在颜间,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。”
(5).阳气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至理》:“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,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。” 唐 方干 《除夜》诗:“煦育诚非远,阳和又欲昇。” 清 姚莹 《噶玛兰台异记》:“泽源与山脉僨兴,阴晦与阳和交战,二气相薄,梗塞乍通。”
(6).祥和的气氛。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十四:“阳和变杀气,发卒骚中土。” 唐 杨巨源 《上裴中丞》诗:“政引风霜成物色,语回天地到阳和。” 清 曹寅 《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》诗:“光浮太乙照千门,徧召阳和布密恩。”
(7).借指佳音。 明 孙柚 《琴心记·廷尉伸冤》:“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,不意阳和忽布,且喜又復官爵,还令 文园 。”
(1).见“ 月天子 ”。
(2).指月亮或月光。 唐 皮日休 《华山炼师所居》诗:“深夜寂寥存想歇,月天时下草堂来。” 宋 陆游 《山园杂咏》之一:“花径糝红供晚醉,月天生晕作春寒。”
徐铉名句,柳枝辞十二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