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为问浮槎还到否,便乘之、直上三山远

为问浮槎还到否,便乘之、直上三山远

出自元代张翥《金缕词 送上官子东之昆山州暮官》:

烟草长洲苑。
渺姑苏、旧游麋鹿,岁华云晚。
多少吴宫花月恨,春去春来不管。
只付与、行人凄断。
君去风流宾幕里,把今情、古意供裁翦。
珠唾湿,玉烟暖。
相逢尽看金杯满。
信人生、好怀有几,梦长缘短。
白发峥嵘三千丈,底用云揉雨染。
且斗取、尊前强健。
为问浮槎还到否,便乘之、直上三山远
看瀛岛,水清浅。

查看所有张翥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浮槎

(1).槎,同“ 查 ”。木筏。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。 晋 张华 《博物志》卷十:“旧説云:天河与海通,近世有人居海渚者,年年八月,有浮槎去来,不失期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滋 洛阳 千种花,润 梁园 万顷田,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选优》:“阻隔着 黄河 雪浪,那怕他天汉浮槎。”

(2).槎,同“ 查 ”。木筏。指木船。 唐 韦应物 《龙潭》诗:“浪引浮槎依北岸,波分晓日浸东山。” 明 徐复祚 《投梭记·鬻女》:“因逃兵火泛浮槎。” 吴玉章 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的回忆·序诗》:“ 东亚 风云大陆沉,浮槎东渡起雄心。”

还到

返回;回到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 騫 还到,拜为大行,列於九卿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“此言之诚,有如 大江 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魏略》:“初 东里袞 为 于禁 军司马,前与 周 俱没,又俱还到,有詔皆见之。” 晋 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 惠王 知 蜀王 好色,许嫁五女於 蜀 。 蜀 遣五丁迎之,还到 梓潼 ,见一大蛇入穴中。”《宋书·谢方明传》:“尝年终, 江陵县 狱囚事无轻重,悉散听归家,使过正三日还到。” 南唐 张泌 《寄人》诗:“酷怜风月为多情,还到春时别恨生。”

直上

(1).方位词。上,上面。用于名物词之后。 元 无名氏 《渔樵记》第二折:“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,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。” 元 李景贤 《刘行首》第二折:“我身穿着百衲袍,腰缠着碌簌绦。头直上丫髻三角。”

(2).向上,向前。 唐 丘为 《寻西山隐者不遇》诗:“絶顶一茅茨,直上三十里。”《古今小说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,直上去赶。”

三山

(1).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。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高辛》:“ 三壶 ,则海中三山也。一曰 方壶 ,则 方丈 也;二曰 蓬壶 ,则 蓬莱 也;三曰 瀛壶 ,则 瀛洲 也。” 唐 骆宾王 《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》诗:“玄都五府风尘絶,碧海三山波浪深。” 宋 苏轼 《奉和陈贤良》诗:“三山旧是神仙地,引手东来一钓鼇。” 清 黄遵宪 《和沉子培同年》诗:“縹緲三山信 徐巿 ,横纵六里听 张仪 。”

(2). 福州 的别称。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,东有 九仙山 ,北有 越王山 ,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。见 宋 曾巩 《道山亭记》。 元 萨都剌 《入闽过平望驿》诗:“ 广陵 城里别匆匆,一去 三山 隔万重。”

(3).冠名。 唐 李群玉 《寄友人鹿胎冠子》诗:“数点疏星紫锦斑,仙家新样剪三山。” 元 郭珏 《送友人从军》诗:“七星战袍衬金甲,三山尖帽飘猩红。” 明 费信 《星槎胜览·占城国》:“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,身披锦花手巾,臂腿四腕,俱以金鐲。”

(4).指三山骨。 唐 元稹 《望云骓马歌》:“蹄悬四跼脑颗方,胯耸三山尾株直。” 宋 黄庭坚 《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》:“家徒四壁书侵坐,马耸三山叶拥门。”详“ 三山骨 ”。

(5).喻封建主义、官僚资本主义、帝国主义三重压迫。 郭沫若 《颂党庆》诗之一:“三山白雪化,九域红旗鲜。” 萧华 《井冈山颂》诗:“推翻三山惊寰宇,社会主义日日新。”

张翥名句,金缕词 送上官子东之昆山州暮官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