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和天子神武姿,彼何人哉轩与羲。
誓将上雪列圣耻,坐法宫中朝四夷。
淮西有贼五十载,封狼生貙貙生罴。
不据山河据平地,长戈利矛日可麾。
帝得圣相相曰度,贼斫不死神扶持。
腰悬相印作都统,阴风惨澹天王旗。
愬武古通作牙爪,仪曹外郎载笔随。
行军司马智且勇,十四万众犹虎貔。
入蔡缚贼献太庙,功无与让恩不訾。
帝曰汝度功第一,汝从事愈宜为辞。
愈拜稽首蹈且舞,金石刻画臣能为。
古者世称大手笔,此事不系于职司。
当仁自古有不让,言讫屡颔天子颐。
公退斋戒坐小阁,濡染大笔何淋漓。
点窜尧典舜典字,涂改清庙生民诗。
文成破体书在纸,清晨再拜铺丹墀。
表曰臣愈昧死上,咏神圣功书之碑。
碑高三丈字如斗,负以灵鳌蟠以螭。
句奇语重喻者少,谗之天子言其私。
长绳百尺拽碑倒,粗砂大石相磨治。
公之斯文若元气,先时已入人肝脾。
汤盘孔鼎有述作,今无其器存其辞。
呜呼圣王及圣相,相与烜赫流淳熙。
公之斯文不示后,曷与三五相攀追。
愿书万本诵万遍,口角流沫右手胝。
传之七十有二代,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。
退归斋戒。 汉 贾谊 《新书·解县》:“然后退斋三日,以报高庙。”
(1).沾染;受熏陶。 唐 欧阳詹 《出门赋》:“路实多岐,丝无定色,任玄黄之濡染,信疆理之南北。” 宋 苏籀 《栾城先生遗言》:“公言近世学问,濡染陈俗, 却人 虽善士,亦或不免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四:“后 文正 子 文清 相国, 文庄 子 山舟 学士,果濡染家学,八法冠时,碑版大书,照曜四裔。”
(2).谓描绘和表现。 闻一多 《诗与批评》:“ 杜甫 之后有了 白居易 , 白居易 不单是把笔濡染着社会,而且他为当前的事物提出他的主张与见解。”
(3).浸湿。常指运笔写字作画。 唐 李商隐 《韩碑》诗:“公退斋戒坐小閤,濡染大笔何淋灕!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纪闻·紫姑大书字》:“墨浆以大器贮,备濡染也。” 明 高濂 《玉簪记·手谈》:“[外]仙姑手中佳扇,为何无人题写?[旦]欲求足下濡染,未敢轻凟。” 郭沫若 《木笔》诗:“蘸足紫墨水,好向纸上写新诗,问谁在濡染大笔,这样地淋漓?”
李商隐名句,韩碑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