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志於道,出处非一端。
伊尹负鼎俎,颜渊东瓢箪。
斯自理适当,匪缘情所安。
超然达者致,邈矣谁可攀。
嗟嗟狂若狷,狥已缺其完。
轩冕死不释,山林趋不还。
我爱邵夫子,醇气充见颜。
群经究彼邃,古史阅而删。
不为诡异行,已蹈时俗难。
逃名去其奥,築室伊洛间。
抱业舍仕进,竭心奉亲欢。
脩竹当环堵,寒流日潺潺。
问谁从之游,结驷款其关。
兹予久欣慕,欲往良独艰。
幸君适河内,至此解征鞍。
僚友恃交旧,屈致及门阑。
前迎倒我屣,布席罗雕盘。
高谈未一二,长揖忽归骞。
不意馈双鲤,剖腴出琅玕。
何以报嘉惠,永怀金与兰。
(1).指物件的一头。 鲁迅 《朝花夕拾·无常》:“门口是一块活板,人一进门,踏着木板的这一端,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,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。” 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十一:“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,一端有个橡皮帽子。”
(2).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实知》:“夫术数直见一端,不能尽其实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声无哀乐论》:“今粗明其一端,亦可思过半矣。” 清 方苞 《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》:“或同始而异终,或将倾而復植,岂可以一端尽哉?” 鲁迅 《呐喊·端午节》:“他自己说,他是自从出世以来,只有人向他来要债,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,所以这一端是‘非其所长’。”
(3).表布帛数量。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,合为一匹,一端为半匹,其长度相当于二丈。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力耕》:“夫中国一端之縵,得 匈奴 累金之物。”《古诗十九首》之十八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一端綺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“币锦二两” 晋 杜预 注:“二丈为一端,二端为一两,所谓匹也。” 宋 叶梦得 《避暑录话》卷下:“﹝ 张友正 ﹞与染工为邻,或问其故。答曰:‘吾欲假其縑素学书耳。’于是与约,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,一端酬二百金。如是日书数端。”
(4).方言。表示一舀的数量。 周立波 《山乡巨变》下十七:“ 盛佳秀 舀了一端饲。”
韩绛名句,答寄尧夫先生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