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徒纷云云,章甫殊不竞。
不竞何以故,无奈二氏横。
予曰实不然,请各言其行。
开辟古至今,儒道独也正。
柱史玄牝门,专气保清净。
末流诡长生,妄欲夺天命。
灵山见作用,误认气为性。
轮回岂有之,怪缪莫究竟。
两俱可鄙者,巫觋事禳禜。
愚氓惑幻说,往往堕坑阱。
既曰身出家,粉黛侈婚娉。
岂不交鬼神,酒肉厌羶醟。
此曹浪夸毗,内衰外徒盛。
吾侪读何书,尧舜至孔孟。
抢攘干戈后,学校幸未屏。
穷者伏闾阎,甘忍饥寒并。
仕或为冷官,官冷亦何病。
宁戚半夜歌,曾点暮春咏。
求已胜求人,自重岂容轻。
东家子朱子,述作贯百圣。
遗言一一在,足可雪几映。
省察中为和,存养义由敬。
上泝周程张,例不颛宰柄。
乃有功斯文,如揭日月镜。
韶音一以还,二氏噪卫郑。
榛蔓彼自迷,我此松柏劲。
历观史传间,不学行国政。
丧亡窃威福,依附涉巧令。
异端伺罅隙,磨牙骋讥评。
前哲贵内修,韫匵宁待聘。
信有饭不足,未羡庖欲清。
勉哉子此行,始终抱渊靓。
万一际奇逢,定作苍生庆。
不然归去来,预戒菊径迎。
(1).水流的下游。《后汉书·傅燮传》:“臣之所惧,在於治水不自其源,末流弥增其广耳。”
(2).比喻事物的后来的发展状态。 宋 王安石 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:“昔 周 之人,拘群饮而被之以杀刑者,以为酒之末流生害,有至於死者众矣,故重禁其祸之所自生。”《明史·徐溥传》:“即位以来,未尝有内降。倖门一开,末流安底?” 清 黄宗羲 《明儒学案·师说·罗洪先赵贞吉等》:“按 王 门惟 心斋氏 盛传其説,从不学不虑之旨,转而标之曰‘自然’,曰‘学乐’。末流衍蔓,浸为小人之无忌惮。”
(3).末期,末世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昔 周 立爵五等,诸侯从政,本根既微,枝叶强大,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,其势然也。” 元 曹之谦 《变白头吟》:“梧桐不独老,鸳鸯亦双死……奈何及末流,不知再醮羞。”
(4).指后世。 宋 王安石 《和吴御史汴渠》:“ 郑国 欲弊 秦 ,渠成 秦 富强。本始意已陋,末流功更长。”
(5).馀绪,遗业。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惟 汉 继五帝末流,接三代絶业。” 章炳麟 《辨诗》:“极乎 王粲 、 曹植 、 阮籍 、 左思 、 刘琨 、 郭璞 诸家,其气可以抗浮云,其诚可以比金石…… 谢瞻 承其末流,《张子房诗》本之。”
(6).后辈,后人。亦指已经衰落而失去其原有精神实质的流派。 宋 苏轼 《试馆职策题》:“ 太公 治 齐 ,举贤而上功,而其末流亦有争夺之祸。” 明 宋应星 《天工开物·麴糵》:“自非 炎 黄 作祖,末流聪明,乌能竟其方术哉!” 鲁迅 《三闲集·流氓的变迁》:“惟侠老实,所以墨者的末流,至于以‘死’为终极的目的。”
(7).指颓风弊俗。《史记·游侠列传序》:“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,犹然遭此菑,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?”《汉书·游侠传序》:“惜乎不入於道德,苟放纵於末流,杀身亡宗,非不幸也!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交际》:“风成俗习,莫不逐末流,遁遂往,可慨者也。” 唐 王勃 《上吏部裴侍郎启》:“甄明大义,矫正末流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朱处士彝尊过余于太原东郊赠之》诗:“词赋雕鐫老,江山骋望频。末流弥宇宙,大雅接新人。”
(8).后列,下等。 汉 班倢伃 《自悼赋》:“奉共养於东宫兮,託 长信 之末流。共洒埽於帷幄兮,永终死以为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才略》:“ 杜篤 贾逵 ,亦有声於文,跡其为才, 崔 傅 之末流也。” 金 王若虚 《论语辨惑二》:“均是儒也,而有君子、小人之辨……皆学之力也,末流或至叛圣人害天下而不顾,非小人而何?” 清 刘大櫆 《东皋先生时文序》:“至於赋诗作文,专以末流自待。言及於 杜甫 韩愈 ,则惭然变色,以为天人,非吾之所企。吾是以悲其志之不立也。”
(1).永久存在或生存;寿命很长。《老子》:“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《庄子·在宥》:“无劳女形,无摇女精,乃可以长生。” 唐 杜甫 《月》诗:“入河蟾不没,擣药兔长生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二三三:“且莫空山听雨去,有人花底祝长生。”
(2).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代淮南王》诗:“ 淮南王 ,好长生,服食鍊气读仙经。” 宋 苏轼 《过大庾岭》诗:“仙人拊我顶,结髮授长生。”
(3).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。 明 无名氏 《解三酲·咏马嵬事》曲:“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,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。”参见“ 长生殿 ”。
(1) [God's will;destiny;fate]∶指上天的意志;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
乐夫天命复奚疑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虽曰天命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
(2) [law of nature;natural law]∶自然的规律、法则
(3) [natural span of life;one's allotted span]∶人的自然寿命;天年
详细解释(1).上天之意旨;由天主宰的命运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先王有服,恪谨天命。”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天命反侧,何罚何佑?” 唐 韩愈 《争臣论》:“彼二圣一贤者,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?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且人之生也,贫富贵贱,夭寿贤愚,禀性赋分,各自有定,谓之天命,不可改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天命早已安排在那里了,倒不如听命由天的闯着作去。” 徐迟 《狂欢之夜》:“好比太阳一定从东头出,西头下,农民们都相信悲惨的生活是天命,是天理。”
(2).指自然的规律、法则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!” 清 王夫之 《张子正蒙注·诚明》:“是以天之命,物之性,本非志意所与;而能尽其性,则物性尽,天命至,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而无不通。”
(3).古以君权为神授,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,谓之天命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 周 德虽衰,天命未改,鼎之轻重,未可问也。” 晋 刘琨 《劝进表》:“臣闻昏明迭用,否泰相济。天命未改,歷数有归。” 唐 韩愈 《请迁玄宗庙议》:“ 太祖 景皇帝 始为 唐公 ,肇基天命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九三回:“久闻公之大名,今幸一会。公既知天命,识时务,何故兴无名之兵?”
(4).谓天赋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” 郑玄 注:“天命,谓天所命生人者也,是谓性命。” 明 王守仁 《<大学>问》:“是其一体之仁也,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。是乃根於天命之性,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。”
(5).犹天年。谓人之自然寿命。 汉 枚乘 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今欲极天命之上寿,弊无穷之极乐,究万乘之势,不出反掌之易。”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朕惟耆老之人,髮齿堕落,血气衰微,亦亡暴虐之心,今或罹文法,拘执囹圄,不终天命,朕甚怜之。”《东观汉记·郅恽传》:“ 子张 病将终, 惲 往候之。 子张 视 惲 歔欷不能言。曰:‘吾知子不悲天命长短,而痛二父讎不復也。’”
方回名句,送胡子游学正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