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州健儿生佛国,平时宽博如逢掖。
一朝烟尘起荆益,半夜虎符来抽谪。
逗挠法严羽檄迫,仓皇受甲面蓝色。
病夫少也曾从戎,今成新丰折臂翁。
儿郎行矣早策功,安知行间无吕蒙。
虏来定作太尉公,虏去暴露赏亦浓。
(1).泛指南方地区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嘉南州之炎德兮,丽桂树之冬荣。” 姜亮夫 校注:“南州犹南土也,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。”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南州人征市日,闻 祜 丧,莫不号慟。” 清 吴伟业 《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》诗之四:“南州师友江天笛, 北固 知交午夜砧。” 叶叶 《庚戌纪事》诗之十三:“二月南州春已深,红绵花下午沉沉。”
(2).指 豫章郡 。《后汉书·徐稺传》:“ 徐稺 字 孺子 , 豫章 南昌 人也……及 林宗 有母忧, 稺 往弔之,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。众怪,不知其故。 林宗 曰:‘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。’” 元 张养浩 《咏史诗·朱震》:“如何当日 陈蕃 榻,止为 南州 孺子 悬。”
(3).借指 徐稺 。 清 宋琬 《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》:“邑宰闻生来,下榻如 南州 。”
(4).指 南阳 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“臣蒙大命,得以鞭策託身陛下。始遇 宜秋 ,后会 昆阳 ,幸赖灵武,輒成断金。 更始 不量愚臣,任以 南州 。” 李贤 注:“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。”
(5).指两 粤 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游黄蘖山》诗:“ 南州 饶奇怪,赤县多灵仙。” 唐 杜甫 《从人觅小胡孙许寄》诗:“人説 南州 路,山猿树树悬。”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:“两 粤 为 南州 路。”
(6).古代州名。 唐 武德 二年,初置 南州 , 宋 改 南川县 。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。
(1).佛所生之地,指 天竺 ,即古 印度 。《维摩经略疏》卷一:“言佛国者,佛所居域,故名佛国。” 宋 陆游 《掩户》诗:“ 泰山 蚁垤初何有?佛国魔宫本亦平。”
(2).指寺院。 唐 戴叔伦 《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》之一:“佛国三秋别,云臺五色连。” 清 方文 《麻城访稿木大师》诗:“普天披髮奈渠何,我党逃名佛国多。”
(1).谓衣服宽大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不受於褐宽博,亦不受於万乘之君。” 朱熹 集注:“宽博,宽大之衣。” 唐 韦瓘 《周秦行纪》:“更一人厚肌敏视,小,质洁白,齿极卑,被宽博衣。”
(2).泛指面积或容积大。《周书·文帝诸子传》:“弟儿女成长,理须宽博,此寺褊小,詎是所宜?”
(3).大,多。
(4).谓心胸开阔,能容人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 元帝 即位,帝为太子。壮好经书,宽博谨慎。”《南史·谢弘微传》:“ 弘微 性宽博,无喜愠。”《新唐书·崔日用传》:“子 宗之 袭封,亦好学,宽博有风检,与 李白 、 杜甫 以文相知者。”
(1).宽大的衣袖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 丘 少居 鲁 ,衣逢掖之衣;长居 宋 ,冠章甫之冠。”因指儒生所穿之衣。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:“ 子干 兼姿,逢掖临师。” 南朝 梁 范缜 《神灭论》:“捨逢掖,袭横衣,废俎豆,列瓶鉢,家家弃其亲爱,人人絶其嗣续。” 宋 司马光 《和邵兴宗<秋夜学舍宿直>》:“直舍逍遥度清夜,蹔投逢掖解儒冠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》诗:“ 鲁 儒好逢掖,傴僂循墙东。”
(2).指儒生。 唐 柳宗元 《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》:“足下之行, 汝南 周潁客 又先唱之矣,逢掖之列,亦以加慕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高蟾》:“诗体则气势雄伟,态度谐远,如狂风猛雨之来,物物竦动,深造理窟,亦一奇逢掖也。” 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卷七:“常见翁孺妇人入寺观,每悚然拜跪;入学宫,则废然而返;即逢掖亦无肃心虔礼,何也?”
(3).指儒学。 唐 刘禹锡 《游桃源一百韵》:“纷吾本孤贱,世业在逢掖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宋王叔安<雅堂集>序》:“而吾所称 叶生 者,穷老逢掖,墓木已拱,不若膏唇拭舌之流可以助予也。”
刘克庄名句,观调发四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