腥攒石缝瀑花多,还有龙神蛰此窠。
通海浅深山不语,随潮长落水无波。
谩传方士遗丹在,不奈潜鳞吐雾何。
时雨愆期无验处,几番雷火爇松柯。
(1).与海外交往。 唐 张籍 《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》诗:“通海便应将国信,到家犹自著朝衣。” 郑观应 《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》:“通海以来,渐知效法泰西,开学堂、设公司、振商务、兴实业、重工艺。”
(2).与海洋通连。《元史·食货志一》:“又开 胶 莱 河道通海,劳费不貲,卒无成效。” 清 魏源 《<江南水利全书>叙》:“海口筑坝,以防浑潮倒灌之患,可灌田而不可通海,岂非地势使然哉!”
(3).特指 清 初与据守海上的抗 清 将领 郑成功 等往来。《清史稿·圣祖纪一》:“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,於南人不曰‘通海’,则曰‘逆书’。” 鲁迅 《<二心集>序言》:“ 宋 末有所谓‘通虏’, 清 初又有所谓‘通海’,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,害过许多人们的。”
(1).深和浅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意论轻重之序,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颂赞》:“虽浅深不同,详略各异,其褒德显荣,典章一也。” 宋 苏轼 《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》:“其志不同,故其术有浅深,而其成功有巨细。” 郭沫若 《羽书集·由“有感”说到气节》:“悲歌 燕 赵 已消沉,沦落何须计浅深?”
(2).深厚。 宋 苏舜钦 《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》:“自尔家事细微,必为賙给,使举族免於流转,得专孝思,其为惠浅深,以此可见。”
(1).不起波澜。《文子·上德》:“使人无渡河,可;使河无波,不可。” 唐 杜甫 《泛江》诗:“方舟不用楫,极目总无波。” 金 元好问 《超禅师晦寂庵》诗:“无波古井静中天,三尺藜床坐欲穿。”
(2).以喻时世安定。《旧唐书·玄宗纪上》:“上稟圣謨,下凝庶绩;八荒同轨,瀛海无波。”
董嗣杲名句,龙井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