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不见东坡昔步虎溪月,夜听溪声广长舌。
溪声不断流不枯,此段磊落真丈夫。
一生吾伊换喑呜,嗟哉三寸予岂无。
公子缙绅陈礼法,枕曲无思噤如蛤。
辩士说客谈纵横,叱牛惟解供力耕。
尔来更自作奇痛,昼苦吟呻夜妨梦。
伏床啜粥犹漓浪,脔肉持将堪底用。
太仓受禾三百廛,大官烹羊俱鼎膻。
瀛洲给膳称学士,饱食端居今六年。
生平元不负此舌,欲办一奇了无说。
更憎此舌工负予,乃复累我七尺躯。
鸱夷榼载鸬鹚杓,向口低眉辄前却。
齿牙助桀复摇落,误杀流涎孤快嚼。
仰天天笑绝冠缨,舌兮腹兮谁重轻。
(1).东边坡地。 唐 苏颋 《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》诗:“寂寞东坡叟,传呼北里人。” 唐 白居易 《东坡种花》诗之二:“东坡春向暮,树木今何如?”
(2).地名。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。 宋 苏轼 《东坡》诗:“雨洗 东坡 月色清,市人行尽野人行。”
(3). 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 ,因以“东坡”为其别称。 宋 施彦执 《北窗炙輠》卷上:“昨 强幼安 来説话,引援甚富。某谓之曰:‘若此者, 六一 语;若此者, 温公 语;若此者, 东坡 语;若此者, 山谷 语; 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?’” 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文章》:“ 东坡 为诗,无非讥切时政,借曰意在爱君,亦从讽諫可也。” 清 吴汝纶 《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》:“於八家则 望溪 近 欧 曾 ,而 海峰 近 东坡 。”参见“ 东坡居士 ”。
溪名。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。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,送客不过溪,过此,虎辄号鸣,故名 虎溪 。 唐 李白 《庐山东林寺夜怀》诗:“霜清 东林 鐘,水白 虎溪 月。” 唐 王维 《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》诗:“暮持筇竹杖,相待 虎溪 头。” 明 顾大典 《青衫记·刘白谒元》:“ 香炉 日照,秀色氤氲; 芙蓉 縹緲, 虎溪 旧约难寻, 莲社 从谁讨。”
溪涧的流水声。 唐 陈润 《宿北乐馆》诗:“庭木萧萧落叶时,溪声雨声听不辨。” 宋 陆游 《登紫翠楼》诗:“水落溪声壮,天寒山色奇。” 清 赵俞 《溪声》诗:“却笑溪声忙底事,奔流偏欲到人间。” 叶圣陶 《记金华的两个岩洞》:“随着山势,溪流时而宽,时而窄,时而缓,时而急,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。”
指佛的舌头。据说佛舌广而长,覆面至发际,故名。《大智度论》卷八:“是时佛出广长舌,覆面上至髮际,语婆罗门言:‘汝见经书,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?’” 宋 苏轼 《赠东林总长老》诗:“溪声便是广长舌,山色岂非清净身。” 清 赵翼 《大石佛歌》:“斯特 维摩 寓言耳,广长舌岂论寻尺。”后用以喻能言善辩。 宋 朱熹 《后洞山口晚赋》诗:“从教广长舌,莫尽此时心。” 清 黄遵宪 《纪事》诗:“登场一酒胡,运转广长舌。” 茅盾 《虹》一:“但两性问题这名词,在这位广长舌的参政权的热心家耳朵中,大概还是很生疏。”
岳珂名句,十一月十五日忽苦舌疡甚不能饮食惫卧一榻戏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