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舍柴门书亦扃,松姿鹤骨向人情。
阖门饘粥千金重,九品冠裳一唾轻。
仁义至头焉用稼,声名真是岂其卿。
我惭瘦马冲烟雨,不得从容慕老成。
亦作“ 饘鬻 ”。稀饭。 清 方文 《卖卜润州邬沂公有诗见赠赋此答之》:“所求升斗供饘粥,不向侏儒説姓名。” 清 吴定 《答任幼直先生书》:“有田可以具饘鬻,弹琴著书,不愿仕也。” 郁达夫 《和冯白桦<重至五羊城>原韵》:“薄有文章惊海内,竟无饘粥润诗肠。”
(1).指官吏的全套礼服。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“﹝ 刘子澄 ﹞守 衡阳 日,以冠裳涖事,宪使 赵民则 尝紫衫来见。 子澄 不脱冠裳肃之, 民则 请免冠裳。 子澄 端笏肃容曰:‘戒石在前,小臣岂敢。’ 民则 皇恐,退具冠裳以见。”
(2).指穿着官服。《宋史·范应铃传》:“夙兴,冠裳听讼,发擿如神。”
(3).指官宦士绅。 唐 高彦休 《唐阙史·虎食伊璠》:“冠裳农贾,挈妻孥潜跡而出者,不可胜记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先声》:“今日冠裳雅会,就要演这本传奇。”
(4).指官职。 宋 范成大 《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》:“万境何如一丘壑,几时定解冠裳缚。”
(5).指文明、礼仪制度。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诛妖檄文》:“智士趋时,必在取乱侮亡之会,况削尔父母毛髮,毁我往古冠裳。” 清 莫友芝 《有感》诗之一:“卧榻事殊 南越 远,可容鳞介溷冠裳。”
(1).吐一口唾沫。《摩诃止观·门人灌顶记》:“劫火起时,菩萨一唾火即灭。”
(2).表示鄙视,唾弃。 唐 韩偓 《此翁》诗:“ 严光 一唾垂緌紫, 何胤 三遗大带红。” 金 元好问 《玉泉墨》诗:“万灶元珠一唾轻,客卿新以玉泉名。” 明 何景明 《江畬行》:“富贵苟非道,千駟秖一唾。”
郑刚中名句,衡岳左右道旁茅舍竹门中有老人八十一岁宣和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