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有韩终道,授之刘先生。
身如碧凤凰,羽翼披轻轻。
先生盛驱役,臣伏甲与丁。
势可倒五岳,不唯鞭群灵。
飘飖驾翔螭,白日朝太清。
空遗古坛在,稠叠烟萝屏。
远怀步罡夕,列宿森然明。
四角镇露兽,三层差羽婴。
回眸盼七炁,运足驰疏星。
象外真既感,区中道俄成。
迩来向千祀,云峤空峥嵘。
石上橘花落,石根瑶草青。
时时白鹿下,此外无人行。
我访岑寂境,自言斋戒精。
如今君安死,魂魄犹膻腥。
有笈皆绿字,有芝皆紫茎。
相将望瀛岛,浩荡凌沧溟。
驱役:亦作“駈役”。 1.驱使;役使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对作》:“《六略》之书,万三千篇,增善消恶,割截横拓,驱役游慢,期便道善,归正道焉。” 宋 苏洵 《田制》:“富民之家,地大业广,阡陌连接,募召浮客,分耕其中,鞭笞驱役,视以奴僕,安坐四顾,指麾於其间。” 梁启超 《广诗中八贤歌》:“驱役教典庖丁刀,何况 欧 学皮与毛。”
(2).为内廷服役供驱使的人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桓帝邓皇后》:“帝多内幸,博采宫女至五六千人,及駈役从使,復兼倍於此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桓帝延熹八年》引此文作“驱役”。 胡三省 注:“驱役者,嬖倖挟势,驱掠良人,以供掖庭私役者也。”
(3).为官事奔走辛劳。 晋 潘岳 《在怀县作》诗之一:“驱役宰两邑,政绩竟无施。”
敺役:役使。引申为运用。 明 李东阳 《安平镇减水石坝记》:“利与害相值,必较多寡以为重轻,若敺役土石,当水之怒,费多而利寡,此古人所深戒。”
屈服称臣。《管子·四称》:“外内均和,诸侯臣伏,国家安寧,不用兵革。”《秦併六国平话》卷中:“ 楚 魏 二邦未曾臣伏,谁能为朕一行?”
陆龟蒙名句,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毛公坛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