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

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

出自先秦 孟子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·第六节》:

摘自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·第六节》

解释: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;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;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;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。

原文摘要:
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。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运之掌上。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,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。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,非恶其声而然也。由是观之,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犹其有四体也。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,自贼者也;谓其君不能者,贼其君者也。凡有四端于我者,知皆扩而充之矣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苟能充之,足以保四海;苟不充之,不足以事父母。”

查看所有孟子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恻隐之心

恻隐: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。形容对人寄予同情。成语解释恻隐: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。形容对人寄予同情。恻隐之心出处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使用例句此人为官清正,作事廉明,每怀恻隐之心,常有仁慈之念。

羞恶

羞恶 (xiūwù) 因己身的不善而羞耻,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be ashamed of evil deeds 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》。朱注:“羞,耻己之不善也;恶,憎人之不善也。” 羞恶之心

辞让

(1).谦逊推让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长者问,不辞让而对,非礼也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夫大行不小谨,盛德不辞让,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。” 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二:“遂定速纳两 浙 地图,请效土为内臣。上一再辞让,遂受之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胡今虚》:“领导决不敢,呐喊助威,则从不辞让。”

(2).责问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有顷,巫至, 超 即斩其首以送 广德 ,因辞让之。”

是非之心

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。成语解释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。是非之心出处《孟子?告子上》:“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使用例句清·朱彝尊《跋王氏诗疑》:“世之儒者,以其渊源出于朱子,而不敢议,则亦无

孟子名句,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·第六节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