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三百贯,且通判;五百索,直秘阁。

三百贯,且通判;五百索,直秘阁。

出自宋代宣和民谣《讥王黼》:

三百贯,且通判;五百索,直秘阁。

查看所有宣和民谣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三百

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’” 刑昺 疏:“按今《毛诗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内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数。”后以“三百”指代《诗经》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“三百之蔽,义归无邪。” 清 姚鼐 《<敦拙堂诗集>序》:“文士得三百之义者,莫如 杜子美 。”参见“ 三百篇 ”。

通判

通判 (tōngpàn) 官名。在知府下掌管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an official under county magistrate who administers lawsuit,etc. 嘉兴通判。—— 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
百索

(1).各种菜蔬。索,通“ 素 ”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养山林藪泽草木鱼鳖百索。” 梁启雄 释:“ 王引之 曰:‘索当为素。百素即百蔬。’ 梁啟超 曰:‘索、素古字通,不烦改字。’”

(2).用五色丝线编结的索状饰物,亦名长命缕。 唐 韩鄂 《岁华纪丽·端午》:“百索绕臂,五彩缠筒。”原注:“以五綵缕造百索繫臂,一名长命缕。” 宋 高承 《事物纪原·岁时风俗·百索》:“今有百索,即朱索之遗事也,盖始於 汉 ,本以饰门户,而今人以约臂,相承之误也。”

(3).指跳绳用的绳子。《jin{1*1}瓶{1*1}梅词话》第十八回:“ 西门庆 带酒駡道:‘yin{1-1}妇们,閒的声唤,平白跳甚么百索儿。’”

秘阁

(1).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。 晋 陆机 《吊魏武帝文》:“ 机 始以臺郎出补著作,游乎祕阁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明帝建武二年》:“癸丑, 魏 詔求遗书,祕阁所无,有益时用者,加以优赏。” 胡三省 注:“ 汉 时书府,在外则有太常、太史、博士掌之,内则有 延阁 、 广内 、 石渠 之藏。 后汉 则藏之 东观 , 晋 有中外三阁经书。 陆机 《谢表》云‘身登三阁’,谓为祕书郎掌中外三阁祕书也,此‘祕阁’之名所由始。”《新唐书·段成式传》:“研精苦学,祕阁书籍,披閲皆遍。”

(2).指尚书省。《文选·陆机<答贾长渊>诗》:“升降祕阁,我服载暉。” 李善 注:“序云‘入为尚书郎’,作此诗。然祕阁即尚书省也。”

(3).临书枕臂之具。也称臂搁。 明 屠隆 《考槃馀事·文房器具笺·秘阁》:“有以长样古玉璏为之者,近以玉碾螭文卧蚕梅花等样,长六七寸者,有以紫檀雕花者,有以竹雕花巧人物者。有 倭 人造黑漆祕阁,如圭元首方,下阔二寸餘,肚稍虚起,恐惹字黑,长七寸,上描金泥花样,其质轻如纸,为祕阁上品。”

宣和民谣名句,讥王黼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