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情事虚文,十幅了一书。
片言倒肺腑,子独不佞予。
班班眼中秀,学胆谁似渠。
平生几两屩,踏破牛斗墟。
小言谒侯门,大言叫天都。
归来辟存室,默坐追亡逋。
床头著韦编,盘礴万古初。
时拈纸上语,破的妙有余。
已甘酬对难,舌本噤不舒。
矧予在半流,所见方模糊。
蜗涎不自润,讵敢相沾濡。
人生强多知,於已固已疏。
睫边遗太极,意上町六虚。
狞猿絷尚跳,况乃拊槛呼。
是神非吾神,滓秽政可奴。
尝闻不远复,佩作三字符。
煌煌杏坛春,一枝明清湖。
蜂蝶未全知,佳处自不孤,惟予先著眼,时来采芳腴。
何法共叩微,归性有顺涂。
(1).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。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,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,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,是宇宙万物之原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,元气混而为一,即是太初、太一也。”
(2).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“太极”即是“理”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七五:“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,里面包含阴阳、刚柔、奇耦,无所不有。” 清 王夫之 《张子正蒙注·太和》:“道者,天地人物之通理,即所谓太极也。”
(3).谓天宫,仙界。 三国 魏 阮籍 《咏怀》之七二:“时路乌足争?太极可翱翔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吴失》:“园囿拟上林,馆第僭太极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八:“太极有元景之王,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。”
(1).《易》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的位置。爻分阴阳,每卦之爻变动无定,故爻位称虚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《易》之为书也不可远,为道也屡迁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。” 韩康伯 注:“六虚,六位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言阴阳周徧流动在六位之虚。六位言虚者,位本无体,因爻始见,故称虚也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其数以《易》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九,成阳六爻,得周流六虚之象也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良知即是《易》,其为道也屡迁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为典要。”
(2).上下四方。《列子·仲尼》:“用之弥满,六虚废之,莫知其所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自叙》:“循途虽坦,而足无騏驎;六虚虽旷,而翼非大鹏。” 宋 文天祥 《有感》诗:“心在六虚外,不知呀网罗。”
刘子翚名句,寄魏元履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