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人往往羡清途,野逸情怀亦自扶。
官舍四边多种竹,潮沟一面近生芦。
病嫌见客低徊甚,才觉临官气味粗。
兴主浮名是身累,有时閒撚白髭须。
清贵的仕途。《北堂书钞》卷六二引 晋武帝 《治书侍御史诏》:“ 基 子 冲 尚书郎中,虽復清途,犹未免楚挞。”《南史·荀伯子传》:“ 荀伯子 少好学,博览经传,而通率好为杂语,遨游閭里,故以此失清途。” 宋 王禹偁 《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》诗:“薄命诚非据,清途不久留。” 清 顾炎武 《菰中随笔》:“古者郎官出宰,卿相治郡,所以重亲人之官,急为政之本。自浇风久扇,此道稍消,頡頏清途,便臻显贵。”
(1).纯朴闲适。 唐 杜甫 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》:“剧谈怜野逸,嗜酒见天真。” 宋 陆游 《跋杨处士村居感兴》:“ 苏嶠 季真 家有处士夫妻像,野逸如生,恨不曾传摹得之。”
(2).指放纵不羁。 唐 陆龟蒙 《甫里先生传》:“先生性野逸,无覊检。”
(3).指隐逸的人或隐居生活。 前蜀 贯休 《寿春节进》诗:“山河方有截,野逸詔无遗。” 清 吴敏树 《记钞本<震川文>后》:“余以身居野逸,为文不免类 欧 ( 欧阳修 ),且喜且慙。”
张咏名句,金陵郡斋述怀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