莺鸣蕙草绿,朝与情人期。
林沼忘言处,鸳鸿养翮时。
春泉滋药暖,晴日度花迟。
此会无辞醉,良辰难再追。
第二百三十八卷
林木与池沼。 北周 庾信 《卭竹杖赋》:“摘芳林沼,行乐轩除,间尊卑之垂帨,随上下之游紆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僧诃补罗国》:“百果具繁,同荣异色,林沼交映,诚可游玩。”《新唐书·杜亚传》:“既泛 九曲池 ,曳绣为颿,诧曰:‘要当称是林沼。’”
(1).谓心中领会其意,不须用言语来说明。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中有耆年一隐士,鬚髮皆皓然,策杖从我游,教我要忘言。” 宋 陈师道 《次韵德麟植桧》:“萧萧孤竹君,忘言理相契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就逮》:“莫笑忘言真有道,自惭搜句百无功。”
(2).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:“后遇 阮籍 ,便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。” 唐 韩愈 《祭薛中丞文》:“况某等忘言斯久,知我俱深。”
(3).忘其所言;不须言说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言事·抗疏中辍》:“二公皆名士正人,所言必不妄,但权奸已败,即往事果真,亦当忘言,此等追叙,似乎蛇足。”
(1).鵷鶵和鸿雁。比喻贤人。 唐 杜甫 《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》:“鸳鸿不易狎,龙虎未宜驯。” 仇兆鳌 注:“鸳小鸿大,两物不伦,当作鵷鸿。《庄子》:‘鵷鶵发於南海,飞於北海。’此与鸿飞冥冥,举翅摩天者正相类。”鸳,一本作“ 鵷 ”。 唐 章孝标 《钱塘赠武翊黄》诗:“鸳鸿待侣飞清禁,山水缘情住外州。”
(2).比喻同僚。 唐 李涉 《六叹》诗之一:“风月频惊桃李时,沧波久别鸳鸿侣。” 宋 王禹偁 《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》诗:“清白成家计,操修达圣聪。即徵归家闕,清秩冠鸳鸿。”
钱起名句,题萧丞小池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