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山翠鬅鬙,四荔拱故宅。
采衣侍三寿,教爱如夙昔。
晓然一梦阑,无复万里隔。
了知恩爱缚,障我修行力。
亦尝勤遍参,渐欲空结习。
唐朝念绝攀援,自性非假借。
百千三昧门,惟此一事实。
持我问诸禅,少露真消息。
(1).佛教语。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。 南朝 梁武帝 《净业赋》:“既除客尘,又还自性。” 唐 寒山 《诗》之二三八:“寄语诸仁者,復以何为怀。达道见自性,自性即如来。” 宋 杨圭 《<金刚般若波罗密经>序》:“切以诸佛説法,不离自性,须知一切万法,皆从自性起用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一六一:“若有自性互不成,互不成者谁佛刹?”
(2).个性;本性。 鲁迅 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人必发挥自性,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宫竹心》:“寄《妇女杂志》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,但我恐怕不能改窜,因为若一改窜,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,很不相宜。”
程公许名句,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绝省人事触绪有感吒之讽吟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