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连誓蹈海,夷齐甘采薇。
秦王不得帝,周武终见非。
轻死议万乘,强哉三布衣。
凡人欺贫贱,贫贱岂易欺。
指 鲁仲连 。 战国 时 齐国 人。有计谋,但不肯做官。常周游各国,排难解纷。 秦 军围 赵 都 邯郸 , 鲁连 以利害进说 赵 魏 大臣,劝阻尊 秦 为帝,曾说:“彼( 秦昭王 )即肆然称帝, 连 有蹈 东海 而死耳!” 齐国 要收复被 燕国 占据的 聊城 时,又写信劝说 燕 将撤守。 齐王 打算给予官位,他便逃到海上。是一个兼有隐士、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。事见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。后因被视为奇伟高蹈、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夫 鲁连 之智,辞禄而不返。”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十:“ 齐 有倜儻生, 鲁连 特高妙。” 清 方文 《夜泊东昌》诗:“纷纷来往者,犹有 鲁连 无?” 陈毅 《冬夜杂咏·含羞草》:“ 鲁连 不帝 秦 , 田横 刎颈死。”亦称“ 鲁连子 ”。 宋 岳珂 《桯史·晦庵感兴诗》:“世无 鲁连子 ,千载徒悲伤。” 明 高启 《送沉征士铉归海上》诗:“倘见 鲁连子 ,殷勤烦寄声。”
伯夷 和 叔齐 的并称。《孔丛子·陈士义》:“ 夷 齐 无欲,虽 文 武 不能制。” 唐 李白 《梁园吟》:“持盐把酒但饮之,莫学 夷 齐 事高洁。” 廖仲恺 《有感》诗:“扣马 夷 齐 思止暴,亡羊 臧 谷 共伤时。”参见“ 夷叔 ”。
殷 末,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、 叔齐 ,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,曾叩马而谏。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,他们“义不食 周 粟”,隐于 首阳山 ,采薇蕨而食,及饥且死,作歌曰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兮,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兮。 神农 、 虞 、 夏 忽焉没兮,我安适归兮?于嗟徂兮,命之衰矣。遂饿死于 首阳山 。”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。后以“採薇”指归隐。其歌称《採薇歌》,后人谱为琴曲,称《採薇操》,亦省称《採薇》。见《乐府诗集·瑟曲歌辞一·<採薇操>序》引《琴集》及《乐府解题》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任命》:“愿先生委龙蛇之穴,升利见之涂……採薇何足多慕乎?” 唐 王维 《送别》诗:“遂令 东山 客,不得顾採薇。” 宋 王禹偁 《贤人不家食赋》:“当年 汉 殿,犹闻索米之言;今日 商山 ,不见採薇之老。” 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梁生》:“而今一发穷无告,不久西山唱《採薇》。”
(1).《诗·小雅》篇名。《〈诗〉序》:“ 文王 之时,西有 昆夷 之患,北有 玁狁 之难,以天子之命命将率,遣戍卒,以守卫中国,故歌《采薇》以遣之。”后遂以“采薇”作调遣士卒的典故。 清 姚鼐 《吴戍桥》诗:“上相歌《采薇》,严军入悬瓠。”
(2).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载,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,“ 伯夷 、 叔齐 耻之,义不食 周 粟,隐於 首阳山 ,采薇而食之。”后因以“采薇”指归隐或隐遁生活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幽愤诗》:“采薇山阿,散髮巖岫,永啸长吟,颐性养寿。” 唐 杜甫 《别董颋》诗:“当念著皂帽,采薇青云端。”《归潜志》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:“二 陆 不可作,故山归采薇。”
(3).指亡国。 黄人 《<清文汇>序》:“播佳种於龙野,存国粹於沧桑,以塞麦秀,采薇之痛。”
李覯名句,三贤咏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