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。
。
暑才消大火即渐西,斗柄往坎宫移。
一叶梧桐飘坠,万方秋意皆知。
暮云闲聒聒蝉鸣,晚风轻点点萤飞。
天阶夜凉清似水,鹊桥图高挂偏宜。
金盆内种五生,琼楼上设筵席。
。
。
今宵两星相会期,正乞巧投机。
沉李浮瓜肴馔美,把几个摩诃罗儿摆起。
齐拜礼,端的是塑得来可嬉。
。
。
月色辉,夜将阑银汉低,斗穿针逞艳质。
喜蛛儿奇,一丝丝往下垂,结罗成巧样势。
酒斟着绿蚁,香焚着麝脐,引杯觞大家沉醉。
樱桃妒水底红,葱指剖冰瓜脆,更胜似爱月夜眠迟。
。
。
金钗坠、金钗坠玳瑁整齐,蟠桃宴、蟠桃宴众仙聚会。
彩衣、彩衣轻纱织翠,禁步摇绣带垂,但愿得同欢宴团圆到底。
。
。
玉葱纤细,粉腮娇腻。
争妍斗巧,笑声举,欢天喜地。
我则见管弦齐动,商音夷则。
遥天外斗渐移,喜阴晴今宵七夕。
。
。
团圈笑令心尽喜,食品愈稀奇。
新摘的葡萄紫,旋剥的鸡头美,珍珠般嫩实。
欢坐间,夜凉人静已,笑声接青霄内。
风淅淅,雨霏霏,露湿了弓鞋底。
纱笼罩仕女随,灯影下人扶起,尚留恋懒心回。
。
。
画堂深,寂寂重门团,照金荷红蜡辉。
斗柄又横,月色又西,醉乡中不知更漏迟。
士庶每安,烽燧又息,愿吾皇万岁。
。
。
人生愿得同欢会,把四季良辰须记,乞巧年年庆七夕。
。
。
蜘蛛的一种。体细长,色暗褐,脚很长。古时以其出现为喜兆。 元 郑光祖 《倩女离魂》第三折:“喜蛛儿难凭信,灵鹊儿不诚实,灯花儿何太喜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二折:“疑怪这噪花枝灵鹊儿,垂帘幙喜蛛儿,正应着短檠上夜来灯爆时。”
(1).形容纤细之物。犹言一丝一丝。 唐 司空图 《灯花》诗之一:“ 蜀 柳丝丝羃画楼,窗尘满镜不梳头。” 宋 苏轼 《三月二十日开园》诗之三:“鬱鬱苍髯真道友,丝丝红蕚是乡人。” 明 文徵明 《素发》诗:“素髮丝丝不满梳,衰容览镜已非吾。” 闻一多 《红烛·李白之死》:“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,像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。”
(2).形容细微的感觉。犹一些、一点。 宋 苏轼 《江上值雪效欧阳体》诗:“江空野阔落不见,入户但觉轻丝丝。” 刘半农 《静》诗:“他俩已经麻木,不再觉得两边肋胁下一丝丝的噏着痛了。”
(3).象声词。 茅盾 《子夜》七:“车子已经开进他家的大门,车轮在柏油路上丝丝地撒娇。” 管桦 《二十八宿》:“油灯丝丝地烧着,灯光里飘动着抽烟的烟雾。”
模样;架势。 元 马致远 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我观覰了衣服样势,审察了言语高低。” 元 无名氏 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马儿上扭捏着身子儿诈,做出那般般样势,种种村沙。”
杜仁杰名句,【商调】集贤宾北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