閒窗日上三竿竹,窗下娇娥整轮辐。
匆匆未暇理云鬟,半朵青鸦倚红玉。
青梢摘尽银香囊,画栏平倚斑筠筐。
时将纤手翻雪霜,酥{1~1}胸玉面同光芒。
捧归细卷银成索,牵出忪忪云一握。
珠唇呵挺气温温,鹦觜踏车声络络。
今年莫怪功绩稀,阿奶勒绣鸳鸯帏。
如今织出秋江练,十月正好裁新衣。
客心闻此愁无著,一夜清寒动寥寞。
明朝为问买一端,剪做道袍披落魄。
(1).指物件的一头。 鲁迅 《朝花夕拾·无常》:“门口是一块活板,人一进门,踏着木板的这一端,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,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。” 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十一:“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,一端有个橡皮帽子。”
(2).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实知》:“夫术数直见一端,不能尽其实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声无哀乐论》:“今粗明其一端,亦可思过半矣。” 清 方苞 《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》:“或同始而异终,或将倾而復植,岂可以一端尽哉?” 鲁迅 《呐喊·端午节》:“他自己说,他是自从出世以来,只有人向他来要债,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,所以这一端是‘非其所长’。”
(3).表布帛数量。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,合为一匹,一端为半匹,其长度相当于二丈。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力耕》:“夫中国一端之縵,得 匈奴 累金之物。”《古诗十九首》之十八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一端綺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“币锦二两” 晋 杜预 注:“二丈为一端,二端为一两,所谓匹也。” 宋 叶梦得 《避暑录话》卷下:“﹝ 张友正 ﹞与染工为邻,或问其故。答曰:‘吾欲假其縑素学书耳。’于是与约,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,一端酬二百金。如是日书数端。”
(4).方言。表示一舀的数量。 周立波 《山乡巨变》下十七:“ 盛佳秀 舀了一端饲。”
[Taoist priest's robe] 道士穿的袍子
详细解释(1).古代家居常服,斜领大袖,四周镶边的袍子。《jin{1*1}瓶{1*1}梅词话》第三十回:“ 翟管家 出来,穿着凉鞋浄袜,丝绢道袍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身穿一件青布厚棉道袍,脚下踏着暖鞋。”参见“ 道衣 ”。
(2).僧道穿的袍服。 宋 徐度 《却扫编》卷上:“ 吕申公 素喜释氏之学,及为相,务简静,罕与士大夫接,惟能谈禪者,多得从容。於是好进之徒,往往幅巾道袍,日游禪寺,随僧斋粥,谈説理情,覬以自售,时人谓之禪钻云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孤吟》:“副末毡巾道袍,扮老赞礼上。”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起死》:“我先剥你的道袍,拿你的马。”
华岳名句,邻女搔绵吟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