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风而下世无诗,幼学西崑壮耻为。
老去仅名小家数,向来曾识大宗师。
百年不觉皤双鬓,一字谁能断数髭。
诚叟放翁几曾死,著鞭万一许肩随。
(1).指《诗经》“国风”中 邶 至 豳 等十三国的作品。《诗大序》:“至于王道衰,礼仪废,政教失,国异政,家殊俗,而变风变雅作矣。”《诗·邶风·柏舟诂训传》 唐 陆德明 题解:“从此讫《豳·七月》,十三国并变风也。” 清 马瑞辰 《毛诗传笺通释·风雅正变说》:“变化下之名为刺上之什,变乎风之正体,是谓变风。”参见“ 正风 ”。
(2).谓改变、摧弱鄙俚的诗风,恢复《诗经》的传统。 宋 苏颂 《<小畜集>序》:“窃谓文章末流,由 唐 季涉 五代 ,气格摧弱,沦于鄙俚。国初屡有作者,留意变风,而习尚难侈,未能復雅。”
(3).泛指民歌。 元 张宇 《采莲》诗:“隔岸谁家贵公子,调笑新词歌艷体, 吴 儂变风有如此,谁念採苹供祭礼?”
(1).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 郑玄 注:“名曰幼,时始可学也。”因称十岁为“幼学之年”。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。 宋 陆游 《杨夫人墓志铭》:“二子未从外塾,而於幼学之事,各已通贯精习,卓然为奇童矣。”
(2).称初入学的学童。《天雨花》第十二回:“众人尽赞 黄小姐 ,真乃仙才天纵成;此诗全不似幼学, 静英 谦逊不停声。”
刘克庄名句,病起十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