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花来无时,入春送三作。
冰柱冻不解,去地才一握。
东风畏奇寒,未敢破梅萼。
已僵员峤蚕,那问纥干雀。
万径无行踪,扣户惊剥啄。
故人竹叶舟,岁晚梦漂泊。
自云饥所驱,岂不念丘壑。
经谊金华省,文采石渠阁。
平生百未试,墨绶吓猿鹤。
取舍一熊掌,得丧两蜗角。
不嫌干进钝,俯仰无愧怍。
低回簿书丛,万卷无处著。
惜哉小举袖,负此不龟药。
颇闻江皋县,讼简民气乐。
政成松竹林,诂训缉家学。
酒翁力菑畲,待子收播获。
三年此书出,众说眇萤皦。
持归许窥观,慰我久离索。
今朝云泼墨,霰雨纵横落。
檣竿挽不住,帆峭北风恶。
难忘昆弟语,易散清夜酌。
匆匆别知赋,掩涕倚郛郭。
(1).不定时,随时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哭昼夜无时。” 郑玄 注:“哀至则哭,非必朝夕。” 唐 杜甫 《三川观水涨二十韵》:“火云无时出,飞电常在目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河漕·贾鲁河改道》:“今屡濬屡塞,而 黄河 又衝决无时,侵逼益甚。” 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三二:“于时,我更起居‘无时’,不是游息的‘无时’,而是劳作的‘无时’。”
(2).不知何时。 汉 刘向 《九叹·忧苦》:“山脩远其辽辽兮,涂漫漫其无时。”
(3).没有一刻;无有一时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晨夜屑屑,寒暑勤勤,无时休息,孳孳不已者,凡以为天下厚 刘氏 也。” 唐 岑参 《送郑堪归东京氾水别业》诗:“因悲宦游子,终岁无时閒。”《<艾青诗选>自序》:“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,无时不在闪耀着形象思维的光辉。”
(4).不逢时会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哀吊》:“或有志而无时,或美才以兼累,追而慰之,并名为弔。”
[burn paper-money to send the ghost away on the third day of one's death] 一般民俗在人死后第三天要诵经设祭迎魂,叫“接三”;黄昏时,要焚化纸钱冥器,送鬼魂到路口,叫“送三”
详细解释旧俗人死后第三天,丧家请和尚、道士唪经超度亡魂,并进行烧冥衣纸屋等活动,称“送三”。 清 李光庭 《乡言解颐·人部·丧祭》:“如亲死之日,即倩僧道念倒头经,逢七念经,送三、送殯用僧道鼓吹。” 老舍 《牛天赐传》二二:“送三的时节, 天赐 哭得死去活来,冷清清的只有他一人穿着重孝。”
范成大名句,送闻人伯卿赴铜陵重送伯卿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