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弟凡四人,惟余为少焉。
长兄殁辽东,二年共和前。
二姊老故乡,死已逾廿年。
大姊今又亡,微身且苟延。
大姊幼勤谨,祖父所爱怜。
及长适吴门,事姑姑称贤。
相夫营市贾,勤俭意拳拳。
夫亡教子女,商读差比肩。
余壮志四方,所亲常别离。
抗战军事起,避寇群西移。
率家奔汉皋,姊颜犹未衰。
卅年未见姊,见姊在危颠。
相将就蜀道,欢聚忘百罹。
卜居江津城,且喜常相随。
诸甥善营贾,市利可撑持。
姊性习勤俭,老益戒怠侈。
纨素不被体,兼味素所訾。
家人奉甘旨,尽食孙与儿。
强之拒不纳,作色相争持。
针帚恒在手,巨细无张弛。
如何操奇赢,日夕心与驰。
生存为后人,信念不可移。
肥甘既失养,身心复交疲。
行年六十九,一病遂不支。
今春还山居,余病静是宜。
姊意愿偕往,临行复迟疑。
送我西廊外,木立无言辞。
依依不忍去,怅怅若有思。
骨肉生死别,即此俄顷时。
当时未警觉,至今苦追忆。
作战的部队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上》:“大将军所部不过百里,守城不休,战军不息,兵革云翔,百姓震骇,奈何自怠,不为深忧?”
亦作“ 避宼 ”。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 吴 军入 郢 , 説 ( 屠羊説 )畏难而避寇,非故随大王也。” 唐 杜甫 《遣兴》诗之一:“避寇一分散,饥寒永相望。” 清 方文 《从兄浣叟令昌化又摄临安将迁馀杭赋此赠之》诗之四:“我欲移家为避宼,他时不虑买山钱。” 清 李调元 《避炎》诗:“避炎如避寇,逐北尽投林。”
陈独秀名句,挽大姊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