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目为目,谓之明四目。
天下耳为耳,谓之达四聪。
前旒与黊纩,所贵无近情。
无为无不为,知此非虚生。
(1).古代帝王冕冠前沿垂悬的玉串。《大戴礼记·子张问入官》:“道以数年之业ze{1~1}民疾,疾则辟矣。故古者冕而前旒,所以蔽明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界围岩水帘》诗:“忽如朝 玉皇 ,天冕垂前旒。” 宋 曾巩 《洪范传》:“人之於视听,有能察於閭巷之间,米盐之细,而不知蔽於堂阼之上、治乱之几者,用其聪明於小且近,故不能无蔽於大且远也。古之人知其如此,故前旒蔽明,黈纊塞聪。”
(2).指代帝王。 宋 苏舜钦 《哭师鲁》诗:“予才入册府,俄作中都囚。飞章立辨雪,危言动前旒。”
魏 晋 玄学的重要思想。谓以“无”为天地万物的精神本原。本于《老子》:“天下万物生於有,有生於无。”代表人物为 何晏 、 王弼 。 晋 裴頠 《崇有论》:“察夫偏质有弊,而覩简损之善,遂阐贵无之议,而建贱有之论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“然滞有者全繫於形用,贵无者专守於寂寥,徒鋭偏解,莫诣正理。” 唐 李磎 《广废庄论》:“夫虚无用之心也,必凭於有者也;有之得行也,必存於虚也。是以有无相资,而后功立,独贵无贱有,固已疎矣。”
邵雍名句,唐虞吟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