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气不上天,阴风吹雨血。冤魂不入地,髑髅哭沙月。
人命固有常,此地何夭折。
(1).钻入地下。形容十分羞惭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及有吉凶大事,议论得失,蒙然张口,如坐云雾。公私宴集,谈古赋诗,塞默低头,欠伸而已。有识旁观,代其入地。” 宋 陈亮 《广惠王祈雨文》:“ 亮 等今思厥愆,惭恨入地。”
(2).喻死亡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蛮夷之性,悖逆侮老,而 超 旦暮入地,久不见代,恐开姦宄之源,生逆乱之心。” 宋 苏轼 《论仓法札子》:“臣材术短浅,老病日侵,常恐大恩不报,衔恨入地,故贪及未死之间,时进瞽言。” 清 黄遵宪 《赤穗四十七义士歌》诗序:“苟靦颜视息,他日蒙耻入地,将何面目见我公乎?”参见“ 入土 ”。
(3). 宋 代 靖州 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。居民互斗,胜者仅掠取败者之钱财而归还其土地,谓之“入地”。
(1) [dead man's skull;skull of a dead person] 死人的头盖骨
莊子之 楚,见髑髅。——《庄子·至乐》
(2) 通常用作危险警告;骷髅
详细解释(1).头骨。多指死人的头骨。《庄子·至乐》:“ 庄子 之 楚 ,见空髑髏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髑髅说》:“顾见髑髏,块然独居。” 宋 苏轼 《髑髅赞》:“黄沙枯髑髏,本是桃李面。”
(2).指死人的头。 唐 杜甫 《戏作花卿歌》:“ 子璋 髑髏血模糊,手提掷还 崔大夫 。” 清 秋瑾 《红毛刀歌》:“遭斯刃者凡几辈?髑髏成羣血涌涛。”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起死》:“阿呀!一个髑髅。这是怎的?”参见“ 骷髏 ”。
照在沙洲、沙滩上的月光。亦指沙洲、沙滩上空的月亮。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四二:“寄影宿沙月,沿芳戏春洲。” 唐 黄滔 《寄边上从事》诗:“吟餘多独坐,沙月对楼生。” 前蜀 李珣 《南乡子》词:“沙月静,水烟轻;芰荷香里夜船行。” 清 周京 《二十六日晓过德州河》诗:“沙月渡头斜欲落,野风林外晓生寒。”
刘叉名句,经战地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