谏议茶犹送,郎官迹已疏。
斜封三道印,不奉一行书。
(1).官名。谏议大夫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、諫议、六经祭酒各一人。” 唐 韩愈 《感春》诗之三:“ 蔡州 纳节旧将死,起居諫议联翩来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资政新篇》:“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諫议在侧,以辅圣聪不逮。”
(2).谏诤。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 子胥 力於战伐,死於諫议。”
(3).指谏诤论议的文字。 刘师培 《<文章学史>序》:“如 房玄龄 深识机宜, 马周 长於机变, 魏徵 少学纵横,然 房 长於书檄, 马 长於敷奏, 魏 长於諫议。”
(1).谓侍郎、郎中等职。 秦 代置郎中令,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。属官执掌护卫陪从、随时建议等。 西汉 因 秦 制不变。 东汉 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。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,职权范围扩大。 魏 、 晋 、 南北朝 时期,尚书郎官之制,略同于 汉 。 隋 分郎官为侍郎与郎。 唐 六部郎官,郎中之外,更置员外郎。 唐 以后郎官的设置,基本上无大变革。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﹝ 袁盎 曰﹞‘且陛下从 代 来,每朝,郎官上书疏,未尝不止輦受其言。’”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 馆陶公主 为子求郎,不许,而赐钱千万。﹝帝﹞谓羣臣曰:‘郎官上应列宿,出宰百里,有非其人,ze{1~1}民受其殃,是以难之。’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 裴安卿 做了郎官几年,陞任 襄阳 刺史。”参阅《文献通考·职官六·历代郎官》。
(2).湖名。在 汉阳城 东南。 宋 姜夔 《清波引》词序:“予久客 古沔 …… 郎官 、 大别 之幽处,无一日不在心目间。”参见“ 郎官湖 ”。
(3).指郎位星。 清 孙枝蔚 《式庐诗为石仲昭明府访方尔止处士而作》:“江天昨夜寒偏甚,忽有郎官过少微。”参见“ 郎位 ”。
晃冲之名句,谢任伯久无书常子然寄茶谢之因简任伯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