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师宿梁益,行台护诸将;腐儒忝辟书,万里至渭上。
旌旗照关路,风雪暗戎帐,堂堂铁马阵,亹亹木牛饷。
谁知骨相薄,空负心胆壮!回首二十年,抚事增悲怆。
(1).相迫近;相搏击。《易·说卦》: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。” 汉 焦赣 《易林·震之大过》:“和气相薄,膏泽津液,生我嘉穀。”《南史·梁纪中·武帝下》:“六月辛巳,竟天有声,如风水相薄。” 范文澜 《中国近代史》第八章第六节:“统治阶级就是这样残忍反复的。当他要利用义和团攻战时,称为‘我义民以血肉之躯,与枪炮相薄。’”
(2).轻视、鄙薄。《文选·左思<咏史>之七》:“ 主父 ( 主父偃 )宦不达,骨肉还相薄。” 李善 注:“薄,轻鄙之也。”
[break friendship or love with sb.especially refer to transfer one’s love to somebody else;fail one's beloved] 违背良心;背弃情义
详细解释(1).违心。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遏利》:“虽有南面之尊,公侯之位,德义有殆,礼仪不班,挠志如芷,负心若芬,固弗为也。” 彭铎 校正:“挠,曲也。负,背也。两句即‘挠如芷之志,负若芬之心’。”《文选·谢灵运<初去郡>诗》:“牵丝及 元兴 ,解龟在 景平 。负心二十载,於今废将迎。” 李善 注引 嵇康 《幽愤诗》:“内负宿心。”
(2).背弃情谊(多指转移爱情)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民间君子,犹内不负心,外不愧影,上不欺天,下不食言。” 唐 蒋防 《霍小玉传》:“我为女子,薄命如斯;君是丈夫,负心若此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四回:“你还不知道我的心和他的心么?都为的是 林姑娘 。你説我并不是负心,我如今叫你们弄成了一个负心的人了!” 张天翼 《报复》:“我去保证一个遗弃我的女人,我去保证一个负心的女人?”
胆子大,有勇气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六回:“此刻听了他这两句话,越发胆壮得意,以为自己平日的威福足以慑服人。” 鲁迅 《彷徨·长明灯》:“他们一走近,孩子们似乎也都胆壮,围近去了。” 姚雪垠 《长夜》二:“看见弟弟的勇敢和镇静, 芹生 也跟着胆壮起来。”
(1) [turn one's head;turn round]∶把头转向后方
(2) [look back]∶回顾
可堪回首。——宋· 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(3) [die]∶婉辞。死亡
回首之日
详细解释(1).回头;回头看。 汉 司马相如 《封禅文》:“昆虫闓懌,回首面内。” 宋 苏轼 《观湖》诗之一:“回首不知沙界小,飘衣犹觉色尘高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四回:“ 雨村 回首看时,只见烈焰烧天,飞灰蔽日。” mao{1~1}泽{1*1}东 《十六字令》之一:“惊回首,离天三尺三。”
(2).谓归顺。《东观汉记·伏湛传》:“ 武王 庄公 ,所以砥礪蕃屏,劝进忠信,令四方诸侯,咸乐回首,仰望京师。”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是故四方回首,仰望京师。”
(3).回想,回忆。 唐 杜甫 《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》诗:“戎马相逢更何日,春风回首 仲宣 楼。” 南唐 李煜 《虞美人》词: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” 清 钱之青 《归里后亲朋枉过有作》诗:“回首出门初,变迁几八九。” 李大钊 《青春》:“人事万端,那堪回首。”
(4).谓死亡。《古今小说·梁武帝累修归极乐》:“今日拜辞长老回首,烦乞长老慈悲,求个安身去处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八回:“直到临回首的时候,还念着老伯不曾得见一面。”
亦作“廻首”。1.回头;回头看。 汉 司马相如 《封禅文》:“昆虫闓泽,迴首面内。” 南朝 梁 沉约 《登高望春》诗:“迴首望 长安 ,城闕鬱盘桓。” 唐 韩愈 《别盈上人》诗:“ 祝融峰 下一迴首,即是此生长别离。” 闻一多 《孤雁》诗:“可怜的孤魂啊!更不须向天回首了。天是一个无涯的秘密……不是你能猜破的。”
(2).回想;回忆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一引 南朝 梁 鲍泉 《江上望月》诗:“无因转还汎,迴首眷前贤。” 唐 韩愈 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诗:“迴首卿相位,通途无佗歧。” 清 唐孙华 《赁小舟渡江》诗:“昔年迴首乘车梦,打鼓鸣笳破浪行。”
(3).归顺。 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灵帝纪中》:“是以羣雄廻首,百姓企踵。”
形容时间长久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一薰一蕕,十年尚犹有臭。” 杨伯峻 注:“十年,言其久也。” 唐 贾岛 《剑客》诗:“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。”
(1).追思往事;感念时事。 南朝 宋 傅亮 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灵庙荒顿,遗像陈昧。抚事怀人,永叹寔深。” 唐 杜甫 《羌村》诗之二:“萧萧北风劲,抚事煎百虑。” 宋 陆游 《夜过鲁墟》诗:“百年几兴废,抚事一凄愴。” 明 高启 《草书歌赠张宣》:“览时抚事每有感,胸次矹硉何由平?”
(2).犹临事,遇事。 宋 王安石 《寄吴冲卿》诗:“物变极万殊,心通才一曲。读书谓已多,抚事知不足。”
(3).招抚之事。 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一章:“倘若抚事可成……国家即可无东顾忧。”
悲伤。 北齐 颜之推 《观我生赋》:“留釧之妻,人衔其断絶;击磬之子,家缠其悲愴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有感》诗之三:“往事勿追思,追思多悲愴。” 元 宫天挺 《范张鸡黍》第四折:“弔英魂,歌楚些,不胜悲愴。” 清 周亮工 《金陵览古》诗序:“寒烟衰草,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,增其悲愴耳。” 曹靖华 《素笺寄深情》:“ 鲁迅 写这信时,一唱三叹,其悲怆之情,令人泫然泪下。”
陆游名句,岁暮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