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年田里内,民不识追胥。
官府绝无事,使君惟读书。
俭于住家日,臞似下车初。
太末方凋弊,公行不可徐。
凋敝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卫觊传》:“当今千里无烟,遗民困苦,陛下不善留意,将遂凋弊,不可復振。”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海叙不遇》:“郡中凋弊,无以迎逢大贤。” 宋 苏轼 《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》:“若还付有司,则出纳之吝,必无成议,日復一日,农民凋弊,所忧不小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今日见别人的女儿,多与了富贵之家,反是他女婿家里凋弊了,好生不服气,一心要悔这头亲事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二:“世界产业凋弊,厂经跌价!”参见“ 凋敝 ”。
公然行动,公然进行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盗贼公行,而天癘不戒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》:“左右近习,争弄权柄,交通请託,贿赂公行。”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,贿赂公行,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。”
(1).古官名。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。《诗·魏风·汾沮洳》:“美如英,殊异乎公行。” 毛 传:“公行,从公之行也。” 郑玄 笺:“从公之行者,主君兵车之行列。”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及 成公 即位,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,以为公族。又宦其餘子,亦为餘子;其庶子为公行。 晋 於是有公族、餘子、公行。” 杜预 注:“庶子,妾子也。掌率公戎行。”参见“ 公路 ”。
(2).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。 清 康熙 五九年(1720年)创设,次年解散,后屡设屡废。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,消除内部竞争,规定进出口货市价,分配各行业务,约束外商活动,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。《南京条约》签订后,公行取消。
(3).复姓。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。见《青州府志》。
刘克庄名句,送范守仲冶二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