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竺诸峰深复深,一重一掩翠云衿。
只言人迹无来路,动地锺声与梵音。
(1).不知所自来。《鹖冠子·tian{1|1}权》:“夫德知事之所成,成之所得,而后曰我能成之。成无为,得无来。”
(2).犹言无一来者。 晋 丘道护 《道士支昙谛诔》:“渟心独得,标想千仞。虚以应物,无来不顺。”
(3).没有到来。 宋 苏轼 《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》:“昔年本不住,今者亦无来。此语竟非是,且食白杨梅。”
震撼大地。《公羊传·文公九年》:“地震者何?动地也。”《北齐书·神武纪上》:“ 神武 亲送之郊,雪涕执别,人皆号慟,哭声动地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长恨歌》:“ 渔阳 鼙鼓动地来,惊破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 mao{1~1}泽{1*1}东 《七律·答友人》:“ 洞庭 波涌连天雪, 长岛 人歌动地诗。”
(1).梵呗。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传·经师论》:“咏经则称为转读,歌讚则号为梵音。” 唐 宋之问 《奉和幸三会寺应制》:“梵音迎漏彻,空乐倚云悬。” 明 何景明 《再至寺》诗:“古壁栖金象,花宫出梵音。” 清 袁于令 《西楼记·捐姬》:“听松风梵音,偶来萧寺,看他疏写千张纸。” 李涵秋 《广陵潮》第六七回:“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们点齐香烛,请大家拜佛。霎时鐃鈸叮当,梵音高唱。”
(2).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出的音声。亦指佛、菩萨的音声。《法苑珠林》卷四九:“何等为五:一者其音正直,二者其音和雅,三者其音清彻,四者其音深满,五者周徧远闻。具此五者,乃名梵音。”《三藏法数》卷三二:“梵音者,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,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。”
(3).犹梵语。亦泛指 印度 的语言。 唐 黄滔 《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》:“夫 毗沙门 ,梵音, 唐 言多闻也。” 五代 齐己 《赠念<法华经>僧》诗:“更堪诵入陀罗尼, 唐 音梵音相杂时。” 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音韵》:“华音论读,必以一音为一读;梵音论讽,虽一音,而一音之中,自有抑扬高下。” 郭沫若 《文艺论集·太戈尔来华的我见》:“我虽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,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见过他《从印度带去的使命》。”
杨万里名句,庚戍正月三,约同舍游西湖十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